——首届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论坛综述
重庆市行为科学学会老年行为分会/曾凡常
6月24日~26日,由重庆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主办、重庆市行为科学学会等11个单位协办、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等9个单位(组织)支持的首届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论坛在沙区大学城一侧的重庆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香炉山会所落下帷幕。来自京、鄂、赣、蜀、渝的46位与坛代表向论坛提交了12篇文章。其中:《开创公民治理新纪元——重庆、成都新特区试验的主题方案》一文,因为提出了当今21世纪的历史特点,不是同资本主义接轨,而是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型的观点,并设计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实践方案,所以,受到重庆市委汪洋书记、市政府王鸿举市长的共同赞赏!皆称“所提方案,具有参考价值”。直辖市高层官员与民意的对接,为此次论坛鼓了劲。
祝贺重庆市行为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祝贺重庆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成立12周年、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等18条红底黄字的大幅会标和与坛代表的精神风貌相辉映,将论坛气氛烘托得欢天喜地天人合一。组委会向与坛代表印发的《搞清楚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首届全国社会主义论坛追述》(2007年5月17日《南方周末》报第14版),反映出中共中央编译局等国家机构与民间人士、社会单位(组织)对同一命题深度思考与研讨的高度契合。
论坛还特意组织安排了弘扬红岩精神的报告,请来了年逾8旬的市总工会的离休干部孙重,孙老当年在中共原南方局川东地下党从事工运工作,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大屠杀中脱险。他的传奇生涯与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给与坛者展开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向往与前赴后继的追求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烈画卷。与坛代表一致认为,重庆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没辱“全国尊老、敬老、助老示范单位”光荣称号,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像当年的雷锋一样,不分份内份外,团结众多社会力量,一起搭建民间理论研讨与交流平台,在直辖市诞辰10周年庆典之际举办论坛,有特殊的意义。预备会上,对事前准备的论坛达成共识的《重庆宣言》(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之后,集体说“不”!并取消了论坛的主讲人方式。
论坛分两个主题。一是务虚性很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二是务实性很强的操作层面探讨。论坛《会刊》中的《一个公民对社会主义的思考》经与坛代表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管仕廷副教授阐述,大家增长了社会主义涵义四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指一种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如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等。
第二、指一种价值体系,其中包括许多价值目标,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团结、互助等。这种价值目标从大的层面来讲就是指一种理想的社会或社会的理想。
第三、指一种社会制度,如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社会的制度,这种制度也包括基本制度层面下的具体制度、体制及运行机制。
第四、指为实现理想社会目标或制度或基本价值目标而付诸实践的社会行动,包括社会改革、革命和运动等,即指一种社会实践。
与坛代表在三天会期中,无论是在会上还是在会后休息时间,都聚在一起,兴趣盎然地讨论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联系,同时,也针对社会转型历史阶段中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比如:一位70余岁的公民凭自己数十载的体验发言认为,社会主义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宪政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福利社会化。有人撰文剖析了“以人为本”的本源性、重要性、必要性,强调“不仅承认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做到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有人针对一主流媒体理论部负责人,居然把民间研究社会主义理论讥讽为神经有问题的现象,表明了令人忧心的当前冷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因此,论坛倡议:
1.全社会应关注、重视和支持社会单位(组织)与民间人士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它是国家机构研究的不可或缺的补充。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是有志于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的一切单位与个人应该遵循的原则。
3.发挥国家机构研究与社会单位(组织)、民间人士研究的积极性,适时地创造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交流互动平台,为创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新成就形成合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