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高端访问 >> 正文阅读

老红军索心忠:今天的日子跟过去比简直像是在天上

来源:新华网  2016-10-26 14:33:45

 

    新华网南京9月14日电(庞雪汀)“过去的日子如今不敢想,却也是真的难忘。”老红军索心忠今年95岁,他的头部和腿部都在战争中受过伤,耳朵也不太灵光;但当谈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时,他依然双目炯炯、如数家珍。

 

    索心忠祖籍四川省广元县,1933年6月,刚满12岁的他参加了红军,成为部队里众多“娃娃兵”的一员。“跟着红军有饭吃,不打人不骂人,对小孩子特别好,就跟着红军跑了。结果越走越远,就回不了家了,后来也不想回家了。”说起年幼参军的岁月,索心忠笑呵呵的。

 

    1935年,年仅14岁的索心忠跟随红军队伍开始了漫漫长征路,担任勤务员、饲养员。说到长征,爬雪山、三过草地,索心忠记忆犹新,仿佛又置身于那天寒地冻、食不果腹的日子,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险恶环境。“战争时候物资缺乏,有时候走好几天,一斤多的麦子面就是每个人分到的全部干粮;干粮少,也舍不得吃,饿了就舔舔,咽下口水。”回忆起艰苦的岁月,索心忠眉头微蹙。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索心忠的腿和头部都中了枪伤。受伤的腿长期泡在草地的积水里烂掉了,也只能忍着;头上被打了一个洞,简单包扎之后跟着部队接着前行,一点儿也不能掉队。“我记得有有一种尖尖的、圆圆的草药,战友放在嘴里嚼烂了,然后吐出来敷在我的伤口上,包扎起来,就算是治疗了。”索心忠说。

 

    茫茫的雪山、草地,难忍的饥饿、严寒,在这样的环境下,索心忠每天都会看到好多战友在眼前消失。饥寒交迫下,人的抵抗力本来就差,再加上敌军的围追堵截,最后能过草地的人不多,有的战士牺牲了就挖个坑掩埋。

 

    “过草地的时候,我们每天晚上都是7、8个人背靠背靠着,坐在地上睡觉,睡不踏实,第二天早上边走路边打瞌睡,有的人受不了了就趴下了,再也没起来。爬雪山的时候,眼看着战友在白雪里消失了,却也只能继续前行。”说到这里,索心忠的眼里闪着泪光,“很多人死在哪里都不知道啊!1980年我回四川老家,看到巴中纪念碑上很多烈士连姓名都没有,只有小名,什么‘狗娃子’、‘毛娃子’。好多父老乡亲都跑来问我这个娃子、那个娃子的消息,问我在长征中有没有见过他们。有的走了四五十里路,听说没有音信,都哭了。”

 

    直到现在,一想起长征的日子、牺牲的战友,索心忠就无法入睡,战友的面容一个一个在眼前闪过,恍如隔世。

 

    解放之后,索心忠随延安电影团一行到南京,接管了电影院。在电影院工作时,索心忠认识了小他三岁的曾当过南京地下党的刘善仙组建了家庭。“我们的相识也很有缘分,如果我没有熬过雪山草地的日子,她没有躲过国民党的抓捕,我们也就不会在一起了。”索心忠打趣地说,革命的情怀与那一辈人的爱情交织,令人动容。

 

    如今,95岁高龄的索心忠已是儿孙满堂。“1949年来南京的时候我是一个人,现在我家已经是26个人了!今天的日子跟过去比简直就像是在天上。”索心忠说,“过去的日子很艰苦,但不能忘记。衣服缝了又穿,穿了也没得换,时间长了上面爬满了虱子……这些生活场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值得永远传承的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这也是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