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专家新论 >> 正文阅读

重振出口创汇雄风

作者:我会副会长:张上塘  来源:新浪财经  2012-02-20 14:16:12

“2012年首都经济学界新春论坛”于2012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商务部原驻外经济参赞张上塘。(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以来,出口从2001年的2661.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77.5亿美元,增4.9倍;进口从2436.1亿美元增加到13962.4亿美元,增4.7倍;外汇储备从2121.7亿美元增加到32016.8亿美元,增15倍。成为经济总量第二、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经济体。但是我们不能陶醉或停留在过去10年的辉煌。今年的内外经济形势确实比以往更为困难,更为复杂,更加难以把控。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脆弱的复苏前景仍然是很成问题,欧债危机现在还是看不到头。而我国内部经济环境仍然容不得半点轻松。种种飘绿的经济数据频频闪烁着“下行”的风险与隐忧。尽管通胀进入下降通道,刚刚让国民稍微松一口气,伴随而来的是需求减缓、原材料价格快速回落、工业增加值、投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进出口贸易、新订单需求、大型企业利润、包括股市回归10年前原点等等,都明显预示今年头两个季度经济全面下滑的风险考验着国民的智慧与勇气。还有今年十八大召开、国内外的政治周期,如美、俄、法等大选,世界上57个国家政权更迭以及经济周期,各种矛盾、冲突、挑战与隐患交织在一起,其不确定性与波动性的频率与幅度进一步加强。要彻底改变以往“看客”心态,从战略高度关注今年全球范围的超级大选年。历史告诉我们:各国大选或政权更迭涉及的是个人,影响的却是全球经济发展。尽管竞选上台使出全身解数,提出一些真知灼见或会带来改革契机,但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不理性或有意隐瞒存在的问题,都想留待选的或上台的处理,很难做出负责任的决策,以至问题恶化,或坐失良机,带来更为严重的损伤,引发经济危机。大选或政权更迭滞后效应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的阻力或障碍。几乎成为一种常态。在全球化的今天,难道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吗?对此应当及早研究应对措施。涉及今年经济及出口创汇还应当关注8、9月份温州等地的金融动荡以及今年延续的土地、房价严格调控、地方土地财政减弱(峰位达2.9万亿元,去年已下降20%)、地方偿债集中的叠加(约为一亿元)、微小企业生存困境30%注销等因素,都会形成不小的波及效应,直接冲击进出口贸易的微观层面。而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创汇是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不可或缺的——另外两个需求消费与投资在今年或在短期内都难以独立支撑经济的增长。希望寄托在重振出口雄风,或许可能成为一种明智的理性选择。
      10年前的“出口创汇”成为中央和地方追逐的目标,一度频现于各种媒体成为热门话语。随着入世10年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外汇储备连年翻番,与欧美等经济不振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贸易平衡,全球经济失衡等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的争议之中,国人似乎对“出口创汇”经济发展动力与决策,产生观念弱化与信心疑虑。中国十几亿内需扩大,还要不要提倡“大进大出”、“出口创汇”,开始弥漫、干扰决策与思考。还有误认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在这里我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世界百年发展历史,追寻一下世界经济发展普遍轨迹,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两句话:一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是依托开放经济和出口导向而发展起来的。这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受到市场和民众的体验,经受时间和发展的考验,被证明是正确的经济发展轨迹。例如,美国从1874年到1974年百年间,除了3个年头外,共余97个年头贸易均为顺差,积累大量财富为美国崛起与发展创造奇迹。亚洲四小龙,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都充分证明开放经济和出口导向所起的巨大贡献。二是我国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2010年数据来看:德国的贸易顺差2000多亿美元,中国只有1800多亿,俄罗斯1500亿美元。去年1-10月中国贸易顺差仅有1240多亿美元,同比减少15.4%。全年估计只有15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00亿美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国贸易包括和美国的贸易也基本是平衡的。国际公认的贸易基本平衡就是贸易顺差占GDP3%以内。去年1-10月中国贸易顺差紧占GDP的比重1.4%,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3%。如果以人均用13亿一摊,可能要在世界排名靠后。日本从1979年到2010年整整31个年头年年贸易顺差。所以大家不必为无端炒作而分心。而我国仅仅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其中外贸及加工贸易比重达70%,且对经济贡献仅为20%左右(德国达60%、日本33%),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潜力还很大。再说一句,我国贸易基本是平衡的。中国扩大进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是一支重要的贡献力量。中国有13亿国内大市场,内需外需回旋余地很大。我们不需要也不会刻意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当然我国入世10年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出口创汇任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重塑“出口创汇”并不过时,重振当年“出口创汇”雄风正当时。这与中央提出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是高度一致的。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有中央英明决策和各地重视与支持,稳定的出口扶持到位支撑及宽松的经济环境,上下齐心奋力拼搏,出口创汇一定会再创辉煌。相信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不会“硬着陆”,也不会“软着陆”,而是“不着陆”长期稳定飞行。关键是要有“燃油”给力,有必要的流动性,最优的货币政策注入最基层的企业经营层面直接受益,这才是扩大出口创汇最为有效、最为靠谱,最具有操作性的措施。

 2012年1月7日于科技会堂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