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地集团内部,张玉良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就是这样一位奔波“舵手”,正带领着绿地近万名员工,为其下一个世界200强的目标,尽情追赶。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如果简单做住宅,房企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保持一个低增长的态势,实现高增长很难。
人民网上海7月23日电(记者 曾亮)7月17日下午1点,上海打浦路700号,张玉良面带着招牌式微笑,踏着沉稳的步伐,缓缓从绿地集团总部大堂门口走出,冲记者挥了挥手,走向了绿地集团20周年庆典会场,上海绿地万豪酒店。
从绿地集团总部到绿地万豪酒店,有着几百米的距离,尽管身为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者”,但在张的身旁,未有任何随从,从素有“绿色建筑”之称的绿地集团总部,张依旧用低碳而绿色的出行方式,步行至庆典会场。
一个小时后,绿地集团20周年庆典如约而至。作为国内“最懂政府”房企的绿地,举办这场庆典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各省市地方领导的聚会。各地领导成为这场庆典的座上宾,而张玉良依旧低调地坐在了前排的最靠边位置。
虚心竹有低头叶。7月9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世界500强的最新榜单,绿地集团以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478.74亿元的业绩成功入围,成为国内首家入围房企,而这,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很多人依旧无法想象,绿地竟然先于万科,进入世界500强。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完成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国有与民营优势一体的混合机制,绿地形成了区别于一般企业的发展活力。”言及发展经验,张玉良如此道出。
从20年前的2000万,到如今的2个2000亿(年业务经营收入超2000亿元,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绿地完成了国有资产和国企的增长奇迹。绿地既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也受到地方一把手的亲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绿地集团成立20周年之际,书写题词,当中写道:“辉煌20年,使命在肩,百年绿地,任重道远”。
上海市长韩正则在绿地集团成功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的报告上批示:向绿地集团全体职工表示祝贺,并以此为新起点,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舵轮”调整之后
而受绿地集团之邀,参加庆典的南昌市市长陈俊卿表示,自2001年进入以来,绿地已在南昌完成投资额超28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90万平方米,连续四年位居南昌市场销售额的冠军。
陈俊卿还表示,希望绿地能够抓住江西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参与打造南昌城市核心。
2001年,在张玉良带领下,绿地进入江西南昌,这是绿地第一次进入上海以外的地区开发项目,当时项目选址,则在刚刚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开发区域的红谷滩新区,一片荒无人烟的江滩地。
两年以后,在南昌的第一个项目,绿地滨江豪园开盘销售,很快这一项目由于合适的定位和定价,销售一空,绿地在南昌打响了全国化战略的第一枪,从此,绿地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2005年,绿地业绩突破100亿元。
百亿之后,张玉良没有停止前进步伐,在他看来,世界企业500强的分量远比中国企业500强,要高得多。这个梦想,当时很多绿地员工获知后,都“惊呆了”。
不仅是全国化布局战略的深耕,在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之后,张玉良又带领绿地,加紧了产品结构的调整。
对于这种调整,张玉良给出的解释是,产品结构转型既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也是由市场的实际决定。
张玉良说:“如果简单做住宅,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态势,实现高增长很难。我们率先转型,才有现在的高增长。”
截止目前,在绿地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中,商业地产开发量占到了总量的40%,明年,这一比例将突破60%,超过住宅。今年商业地产将实现销售业绩超400亿元人民币。
“潜伏”航母待航
事实上,绿地的结构调整并不仅限于产品结构。绿地集团在能源、金融、酒店等领域,已经编织了一张张大网,俨然成为一艘潜伏在企业中“航母”,随时准备启航,收获指日可待。
绿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总经理郑申根向人民网记者介绍说,目前绿地开业经营和在建的酒店已达到近70家,明年将突破100家。此前绿地集团的酒店业务已与西班牙酒店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下一步将要在酒店业务当中进行管理互换。
据记者了解,2011年,绿地集团第二支柱,能源产业迅速崛起,煤矿资源总储量近6亿吨,年产量超1500万吨。
对此,张玉良表示:“在利润贡献上,我们以地产为主,但能源产业的规模和房地产已经差不多了。”按此测算,目前绿地集团在能源领域的领域也已突破800亿元。
而在金融领域,据张玉良透露,下个月,监管部门将完成对绿地控股的城商行的程序审批。
事实上,自2007年至今,绿地已先后完成对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方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投资入股,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入股锦州银行、控股盘锦商业银行,并在2012年初,正式组建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
根据张玉良的设想,在十二五末,绿地要做成年营收在5000亿元以上并进入全球200强。而在产业结构的贡献中,张给出的规划是房地产贡献1800亿—2000亿元之间,能源贡献2000亿左右,剩下1000亿是金融,或者关联的产业贡献300—500亿元。
“超1000亿以上的大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我相信可持续很难,所以需要有一两个能够为你波动发展的产业,而这为了更好的做强主业,这种转型不是转行,如果丢掉主导产业,就是转行了,不是转型。”张玉良说。
与此同时,业界关注的焦点也越来越集中于绿地的国际化战略。7月11日,绿地集团正式与韩国JDC公司签署协议备忘录(MOA),此举意味着绿地投资济州岛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这个月初,绿地集团海外投资第二单已落子澳大利亚悉尼,总投资约80亿元,项目占地面积合计约82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集住宅、配套商业及酒店于一体的大型示范性生活区。
据张玉良介绍,绿地今年还要进入德国和西班牙,具体投资城市为法兰克福、马德里,开展酒店经营。
然而,张玉良对于海外项目的目标客户群,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他希望,绿地走出去之后,能将风险规避到最小,把能卖的房子都卖光。
“我们在韩国的项目,2000多套房子,希望70%卖给中国人。”张玉良说。
奔波的“舵手”
在绿地集团内部,张玉良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就是这样一位奔波“舵手”,正带领着绿地近万名员工,为其下一个世界200强的目标,尽情追赶。
记者今年与张玉良有过四次见面,每次相见,他总是精神勃发,丝毫看不出长途旅行的疲态。
仅在7月份,张玉良奔波在宁夏、湖北、北京、河南、上海等地,马不停蹄地出席绿地在各地的战略签约仪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河南的时候,张总裁累的不行,状态很不好,但他仍拖着疲惫的身子参加完战略签约。”
6月份的时候,记者有幸见识到这位工作狂的工作作风。在回国的航班落地以后,记者以为他会回家休息,可他在上海一下飞机,便对绿地集团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晓东说,直接回单位吧。
而在绿地集团内部员工中,流传着一句话:“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绿地集团办公室的王昱星告诉记者,在她来绿地的这几年,周六几乎没有休息过,周日的休息也要看“运气”。
就在20周年庆典结束的当天,张玉良悄悄向记者透露:下半年,绿地响应政府号召,马上就要动工在成都、合肥、银川、佛山、济南等地的项目,他马上又要赶往各地。
显然,在绿地确立了下一个五年的目标之后,张玉良来不及休息,已经在追赶的道路上了。
(责任编辑:王日晨、孙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