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子放弃百万年薪回国照顾父亲所养181名孤儿】
“代理爸爸”马乐和他的孤儿们
父亲患癌症突然离世,留下了181名孤儿
放弃澳洲百万年薪,回国继承父亲遗愿
“代理爸爸”马乐和他的181个孩子
父亲马守政突然离世,留下181名孤儿。已移民澳大利亚的儿子马乐放弃百万年薪,回国继承父亲遗愿,成为181名孤儿的“代理爸爸”。
面临资金缺口、孤儿病患等一堆问题,这条由父亲创办的养教一体的慈善之路,“代理爸爸”马乐与181名孤儿能走多远?
放弃百万年薪,从墨尔本回到唐河县
18日早上,南阳唐河县谢岗实验学校操场旁的小树林里鸟鸣啾啾。明亮的阳光透过树林,碎金子般散落到地上。
学校期中考试刚结束,放假后的校园有些冷清,只有三五个孩子凑在一起玩打卡的游戏,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
“这几个孩子都是孤儿,他们都住在学校,放假了也在学校玩。”谢岗实验学校董事长马乐向记者介绍。
记者眼前的马乐有些瘦削,几天未刮的胡碴让这个33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很疲惫。“我最近一直在北京、郑州、唐河之间往返,去各地的慈善机构协调这181个孤儿的爱心援助。”
这些事情,本来是马乐的父亲马守政一直在做。
马守政,谢岗实验学校的创办人,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公交车上几位上年纪的大娘都知道谢岗实验学校有位收养孤儿的“好人马校长”。
自2003年谢岗实验学校创办以来,除正常生源外,马守政10年时间陆陆续续接收了198名孤儿,他因此也荣获过“南阳爱心人士”、“慈善大使”等荣誉称号。
如今,学校1500名师生中,除去毕业与离校择业的还有181名孤儿。
“父亲7月份检查出有胰腺癌,9月份就去世了,对我来说很突然。”提到刚过世两个多月的父亲,马乐并没有从丧父之痛中完全走出来,眼圈有些红。
久在异乡的马乐只是零星的在电话里听父亲提起学校收养孤儿的事儿,知道父亲与唐河民政局共同筹办了一个儿童福利学校。“就在查出癌症不久前,他还在电话里让我寄钱回来搞孤儿教学的事情。”
“不仅是2个孩子的爸爸,也是这181个孤儿的爸爸”
马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后来与妻子移民到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妻子则是墨尔本医院的注册护士长,两人年薪上百万,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2岁半的大儿子与刚3个月大的小儿子的到来,更使这个幸福家庭令人艳羡。
今年7月,得知父亲的病情后,马乐从澳大利亚回国。在父亲病床旁,马乐才逐渐感受到父亲对学校孤儿们的感情。
在照顾父亲期间,马守政几乎从不谈论自己的病情,念叨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孤儿们,并反复交代马乐在自己过世后,要照顾好这些孩子。
“马董总说,这些孩子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家,可不能再让他们流落街头了。”校办公室主任白宏伟说,“他知道每一个孤儿的名字。在病床上,马董还给学生们写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亲友探望他送来的水果,他都让我们带到学校给孤儿们吃。”
“为了让孤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联合县民政局创办了养护、托管、教育一体化的社会民办救助模式。孤儿们与其他孩子混合编班,并且吃、住、学都在学校里面。”谢岗实验学校校长赵伟说,“我在这儿工作10年了,马董真是为这些孤儿们操碎了心。”
马乐第一次开父亲的车来到学校,十几个玩耍的孤儿就围上来,叫喊着“马爷爷回来啦!”“马爷爷病好啦!”
“这些孤儿孩子们见我一面,就很亲热,我真的被感染了,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对孩子们念念不忘。”
“对我而言,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马乐说,妻子更倾向在澳洲生活,毕竟两人百万年薪的生活幸福而体面,工作伙伴也劝他“不要一时冲动”。但最后他还是说服妻子辞去工作、变卖家产,从墨尔本回到了唐河县。
为了让马乐专心接手学校的工作,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住到了娘家温州。对此,马乐有些愧疚,花费那么多精力在别的孩子身上,却不能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我就告诉自己,我不仅是2个孩子的爸爸,也是这181个孤儿的爸爸。”
申请资金救助
接手父亲的慈善事业
马乐搬到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接手学校以后他才发现,父亲未竟的事业没有那么容易:到各地慈善机构申请爱心救助、为患病孤儿联系医院、到民政局为孤儿申办低保、协调孤儿们过冬的棉被……既要接手外联工作,又要学习内部管理,马乐总结这两个月“真是两眼一抹黑,摸着往前走。”
最让马乐揪心的是,学校有很多肢残、白化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患孤儿需要资金救治。
六年级1班13岁的茵茵,一场大火烧掉了她一只耳朵。三年级2班11岁的小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急需进行心脏病手术。
可现实的资金压力根本不允许马乐给这些孤儿装假肢、做手术。“谁能救救孩子?”马乐有些无助。
“说实话这一切对我都很难。但看看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干净无辜的眼神,就有一种保护他们的使命感。在艰难的时候想到他们,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养教一体
这条慈善之路能走多远?
“养教一体是谢岗实验学校与县民政局的一个探索,在我省尚属首家。”赵伟表示。
唐河有140万人口,外出务工的人特别多。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孤儿们。“很多孩子来学校之前,都是流浪街头甚至有盗窃行为。他们由县民政局认定孤儿身份后安排到学校。”
“唐河县福利中心的孩子也会送到我们学校来。因为我们这个养教一体化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按照学校与县民政局的协议,孤儿的抚养费用主要来自民政局财政拨款、社会捐助与学校的盈利。为了给孤儿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马守政把马乐寄给他的钱用在了孤儿教养上。如今,学校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马乐在谢岗实验学校工作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马乐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办理各种手续,到各地慈善机构申请捐助。“自从父亲生病住院后,这部分捐助就断了。现在都到11月份了,很多慈善机构都表示今年的预算排不上了。”马乐有一些失落。
两个月的忙碌,也有一些收获。马乐联系当地一家医院,给每个孤儿上了一份门诊救助医保;唐河县民政局也表示正在努力协调,计划把这些孩子迁入学校集体户口,纳入城市居民低保范围。
忙碌之余,马乐也会与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天真的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玩耍着,并不明白自己的处境。马乐突然哭了:孩子们的快乐还能持续多久?养教一体这种慈善模式到底能走多远?马乐说,自己不知道答案。本文来自中原网。
2、【福州:溜坡货车冲向百余学生 缓刑人员开奔驰死顶】
关注理由
近日,在福州马尾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件正能量的好事。一位奔驰车主,看到坡上货车下溜,开着自己的豪车,死死顶住了下溜的货车。而坡下,是背着书包上学的百余名中学生。“砰”的一声,货车不偏不倚地撞向奔驰。闻讯赶来的人们大声呼喊,学生们听到碰撞声和呼喊声,才恍然大悟,立刻散开。
堪比电影的惊险一幕,发生在14日上午7点多,事发地点是福州马尾沿山路上。当时,福州二十四中学的中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正是由于奔驰车主的奋勇一顶,危险化解,学生无恙。
现场回放
货车溜坡 百名学生浑然不觉
昨日傍晚,记者来到事故现场。在路人的指引下,记者顺着沿山路朝福州二十四中学方向走去。记者发现,离学校三四百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坡道。而坡道上方是“V”字形分岔路,福州二十四中和一个工地分别位于“V”字两边。
路边一摩的师傅仍记得当天路人谈论此事的情景。师傅说,当天上午,他在路边听到多名工地里的工人讲起此事,都心惊胆战,还一直夸奔驰车主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对于具体的情况,他并不清楚。
昨日,记者联系到奔驰车主林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惊险一幕。
林先生说,当时他像平常一样,到学校旁边的工地查看现场,把车停在工地门口的坡道上。就在他的奔驰车前面,停着一辆小型货车。
他刚把车停稳,还没熄火,就发现前面的小型货车在动,朝着自己奔驰车的方向滑下来。当时,小货车和奔驰车的距离有六七米,他完全有时间,一把方向打出,就可以避开小型货车。但他没有这么做。
因为,在他的身后,是背着书包上学的中学生,黑压压的一片,少说也有百余人。而学生们有说有笑,有的还在啃着面包,对于即将发生的危险,他们浑然不知。
奔驰车车头被撞凹 路人帮忙推顶
回头看了一眼学生,林先生没有丝毫犹豫,没有打方向,而是握紧方向盘,准备用自己的百万豪车顶住小型货车,避免它继续下溜伤害学生。
距离越来越近,林先生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只听到“砰”的一声,小货车重重地撞上奔驰车。
“快来人啊,货车下溜了!”林先生大声呼喊。巨大的碰撞声和喊声,把附近的市民都吸引过来。
大家看到这个情况,都倒吸了一口气。看到减速的小货车仍保持下滑的态势,于是多位市民齐上阵,用手推顶货车,还有人找来砖头挡在货车车轮下,把货车固定好。
坡下的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立刻散开。林先生下车一看,发现自己的奔驰车车头被撞凹了。
危险终于解除了,大家都对林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事情发生后半小时,货车司机才回到现场。林先生跟货车司机开玩笑说:“还好我的车比较硬,能顶得住你的车,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货车司机越想越怕,连声感谢,表示要报保险赔偿奔驰车的损失。但林先生婉拒了货车车主的赔偿,说“人没事就好,车子坏了没关系”。
说到自己车子的损失,林先生说,花了几千元,把车子被撞凹的部分做了扳金,但油漆还没有补上。
至于货车为何会下溜,林先生猜测,很可能是司机没拉手刹。
由于事情过了一周,记者昨日几经走访,都没有找到货车司机。不过,据附近居民介绍,以前常有一些给食杂店、小超市送货的货车停在那个坡道上。此次下溜的货车,可能就是给这些店铺送货的。
对话当事人
车主:要做回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
奔驰车主林先生,今年50多岁,目前在马尾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林先生说,两年多前,他犯了错,被判了缓刑,在马尾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百万奔驰顶货车,不怕奔驰顶不住,不怕车毁人伤吗?林先生表示,当时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一个犯过错的人,是国家的宽容和谅解,让我能在社区进行矫正,我不能再让无辜的家庭、无辜的孩子受牵连,我损失点金钱算不上什么,这正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
他还表示:“今后碰到这种事情,我还是会挺身而出。”对于自己的职业,林先生并没有说得很清楚,只是含糊地说是一名小工头。
在采访中,提起这件事,林先生显得很低调,反复强调只是一件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
马尾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是在随后和林先生的聊天中,才无意中得知了这件事情,都觉得林先生很了不起。他们想给林先生申请立功,但被林先生拒绝了。
林先生说,不要麻烦了,因为他下个月就要解矫了,要做回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
□采访手记
平实的话语 无价的勇气
一边是从坡上步步下溜的货车,一边是正在上学的上百名学生。危险关头,生死时速。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自己的百万豪车死死地顶住了货车。
这起堪比电影惊险镜头的事件,是深秋榕城的一缕亮丽阳光。“人没事就好,车子坏了没关系。”在生命面前,百万豪车算什么?一句平实的话,字字透着正能量。本文来自东南网。
3、【乞丐蜷缩路口抵御寒风 女孩送包子感动路人】
女孩将热气腾腾的包子递给路边的乞丐。
乞丐接过包子大吃起来
女孩一边看乞丐吃包子,一边问他“冷不冷”
女孩不愿面对镜头,且不肯透露自己的单位和姓名
女孩骑上自行车消失在人海中
上午8点半,临泉路与胜利路交口,初冬的天气很寒冷。一名乞丐像往常一样蜷缩在路口,低头抵御着寒风。一骑自行车的女孩来了,接下来的举动让人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
女孩手里拿着热腾腾的包子,蹲下身,微笑着递给了乞丐。这感人的一幕恰巧被市民王女士发现。
女孩给乞丐送包子
王女士当时在附近刚吃完早餐,准备回单位。“一个塑料袋装的,大概有五个包子,还冒着热气呢。”王女士说,自己当时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很遗憾,递包子的瞬间,没拍下来。”
“刚买的,还热着呢!吃吧!”由于距离近,王女士清晰地听见女孩在跟乞丐打着招呼。一开始,乞丐似乎也没有反应过来,仍旧低着头,没有理会,也没有伸手去接。
紧接着,女孩凑过去,又关心地问,“你哪儿来的啊?冷不冷啊?家里还有什么人吗?”大约过了五六秒钟之后,乞丐似乎感觉到了女孩的真诚和心意,接过包子,低头吃了起来。
女孩此时并没有离开,她依旧蹲在乞丐身边,嘘寒问暖。女孩试图问出乞丐的家乡,建议他回老家或者去救助站,“外面太冷了,你会冻伤的。”
女孩说自己早上特意买的
作为一名旁观者,王女士被女孩的善良打动了。她走上前,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也很好奇女孩为何这么做?
女孩说,她每天都经过这里,知道这里有个乞丐。“他在这蹲了三四天了,每次看他也不主动跟人要东西,碗里空空的。”说到这,女孩眉头紧锁,明亮的眸子里,透着对乞丐的关心。
“今天我特地给他多买了几个大肉包子,应该够吃吧?”女孩又回头看了一眼乞丐,看到他大快朵颐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微笑。
她再三婉拒“被表扬”
王女士希望知道女孩的名字和单位,想把她的故事发微博,让社会都能够感受到这股正能量,却被女孩一口回绝了。“不用了,这是小事,搁谁都会做的。”说完,女孩转身就走。
王女士跟着追了过去,女孩依然不答应,推着自行车跑。情急之下,王女士拿出手机拍她,想留下这个最美的瞬间,女孩却急忙捂住脸。
女孩一系列的举动,令王女士觉得很内疚。“一开始,我曾怀疑她是不是炒作,这种事外地也发生过。”王女士说,直到最后,她确信女孩是百分百的善良,她为自己之前的疑心懊悔不已。
旁观市民内心被“震动”
女孩走了,王女士的内心却莫名地不安。“我每天早上都看到乞丐,却从没主动给他买过吃的。”王女士说,女孩的举动让她不断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为何不能像她那样。”
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个白领,工作认真,待人真诚,在朋友们的眼中,自己是个正直善良的人。然而,这位女孩的突然出现,让王女士突然反思了很多。
“也许城市里很多人都像我这样吧。”王女士说,她第一次看到乞丐时,给了一块钱,后来就习以为常,“他一直蹲在那,我也没有认真注意过。”王女士感叹说,“不知道是人冷漠了城市,还是城市冷漠了我们。”
她致电本报寻找美丽女孩
为弥补内心的不安,王女士拨通了本报新闻热线。她希望本报能找到这位不留名的美丽女孩,让合肥市民都能感受到她的正能量,让她的善良和美丽在城市继续发酵蔓延。
“她扎个马尾,面庞清秀,穿着灰色大衣,背着棕色包,骑了辆自行车。”王女士说,她与女孩在一起待了六七分钟,其间曾多次询问女孩个人信息,女孩都只字未答。
记者随后来到事发地,找到那位乞丐。他依旧蹲在路边,身旁一只蛇皮袋里装着他破败不堪的行囊,面前放着一只空碗。解释半天,乞丐了解了记者的来意。他说,确实有位好心人给自己送包子,但并不认识对方。
告诉我们,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