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内部有技防、网络有人管……”--这是平凉市华亭县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的形象描述和充分肯定。
近年来,华亭县以争创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大力实施以强化三项措施、健全四大机制、织密五张网络为重点“345”工程,切实建成了全时空、全天候、全覆盖的立体化大防控格局,全面提升了社会治安管理水平。2015年上半年,全面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1%;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
强化三项措施 靠实工作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组建成立了县、乡、村三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能和任务目标,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坚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攻坚项目,纳入本辖区、行业、部门、单位重点工作整体规划,认真制定了《全县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了组织领导和谋划部署到位。
二是强化保障投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严格执行政法、综治工作经费年度增长比例,全额落实省上确定了30万元基层综治员工资,今年投资550万元实施了城区治安视频监系统和公安110指挥中心改造升级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加大专兼职巡防队伍建设,落实县乡村三级巡防队伍150个,发展群防群力量2000余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形成了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查考核。严格推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把防控体系建设作为综治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落实综治工作挂牌督办、诫勉谈话、处分建议、黄牌警告、“一票否决”机制和维稳领导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综治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建设工作滞后的进行公开曝光,对因工作失职引发重大问题的追究问责,真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落实到责任人。
健全四大机制 规范管理运行
一是健全齐抓共建工作机制。按照“党政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推进县、乡、村三级防控网建设,建立健全了以县为核心、乡镇为重点、相关单位为基础的治安防控体系共建机制,在县城西扩、城市改造、新村建设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治安防控设施建设纳入重要内容,予以配套,同步建设。推行地企协作、专群结合的矿区治安防控新模式,切实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形势研判工作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和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收集网络,实时分析研判并及时通报反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因素,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县乡两级综治机构立足职能发挥组织协调,进行社会治安整体形势综合研判和动态监测,针对问题提出督办、整改要求,县综治、公安机关每月综合研判1次,乡镇每半月研判1次,村(社区)每周汇总并上报情况,确保了综治、公安部门及时准确掌握辖区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切实为治安防控整治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
三是健全警务协作工作机制。打破警种和区域界限,加强警务协作,诸警联动,合成作战,充分发挥“110、119、122”公安三网合一综合报警平台的职能作用,建立了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以交巡警为骨干,以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乡村治安巡防队伍、群防群治力量等为基础大治安防控体系,制定了各警种之间及巡防队伍之间日常联系、信息互通、办案协作、治安联防等制度,实现了各警种、各防控群体的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真正形成了治安防控的整体合力。
四是健全实战指挥工作机制。加强接警、指挥、处警等环节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勤务方式,在警力调配上由“层层屯警”向“全警上路”转变,把90%以上的巡警摆上路面,提高了见警率;在巡逻范围上由“局部巡逻”向“全方位巡逻”转变,提高巡逻覆盖面,减少治安死角;在巡逻时间上由“限时巡逻”向“全天候巡逻”转变,使群众随时感受到巡警就在身边,增强安全感;在巡逻方式上由“单纯巡逻”向“执法巡逻”转变,把巡逻与盘查、守候、处罚、治理有机结合,提高巡查实效。推行扁平化警务指挥模式,减少指挥层级,畅通指挥关系,确保了就近调度、快速反应、及时妥善处置。
织密五张网络 提升防控效能
一是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制定了全县治安视频监控建设整体规划和大巡防体系建设意见,全面增量升级城区出入境卡口、主要路段、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等部位视频监控,实现城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95%以上。实施技防进单位、进企业、学校医院活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医院技防设施建成率分别达到了95%、90%,80%以上。整合交通、城管视频监控信息资源,并与公安110指挥中心整体联网,规范三网合一应急指挥平台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治安防控和应急指挥能力。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物品治安防控网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病人、涉邪教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及帮教、转化、防控措施,确保了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帮得好。加强旅店业、旧货业、寄递业等重点行业和枪支弹药、民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等重点物品管理,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和从业人员责任,推进实名制管理,强化执法督查和“黑名单”管理,有效防范了重点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安全防控网管理。严格执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治安保卫、安全巡查、矛盾化解等制度建设,建立了保安人员的培养、管理、派驻办法,全县学校、医院、企业单位、居民小区保安派驻率均达到了95%以上。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落实年审管理制度,坚决取缔各类非法社会组织,促进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依法运行、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优化升级各乡镇中心区域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实现规范化运行率100%。推进技防建设进村(社区)、进楼院活动,村、社区和居民楼宇、农户院落技防建成率分别达到了70%、30%。壮大人防力量。按照乡镇30人,村级、社区、企业10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巡防队伍,落实护村队、护校队、护厂队等群防群治力量2000人。推广社区联防、楼院协防、邻里守望等居民自防形式,在各村、社区、居民小区组建义务巡逻队120个,发展平安志愿者巡逻队600人,实施昼夜巡逻,及时排查各类治安问题和隐患,有效防范了各类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五是加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落实网格运营商主体责任,严格网站申报批准程序,推进网络网址、网名上网实名制,建立和完善了网上舆情发现、分析、研判、引导控制、跟踪处理等机制,组建了全县350人的网络阅评员队伍,不断强化网络群体、网上社区巡查和互联网舆情导控工作,切实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查处删除有害信息120条,彻底净化了网络环境。实施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落实网格管理员653名,完成了“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的动态录入,全面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措施,不断提升了综治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