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7月22日讯(记者 刘凝哲、凯雷)一座历经300余年沧桑的礼王府花园,饱受岁月洗礼,在沦为残损破败的大杂院之际,得以被有缘人所识,经过长达十余年、亿万投资的庞大修缮保护工程后,这座昔日王府花园不仅恢复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更成功接待过17个国家元首和上百位世界各国政要,成为海内外精英在北京争相一睹的景点之一。这位令礼王府花园涅槃重生的人,正是北京市政协委员白连树。
这座王府花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曾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礼亲王代善之孙、第四代礼亲王杰书在康熙年间的私家花园。民国初年,该园转给同仁堂乐家作为私宅,是京城坊间闻名“乐家花园”。1949年后,花园归北京市八一中学所有,其花木扶疏,曲径通幽,是一处难得的园林佳境。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这座花园开始遭到极大的破坏,虽然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政府因经济拮据,始终无力修缮。2001年,昔日辉煌的王府已沦为大杂院。
彼时乐家花园的破败景象,令很多可能承租修缮的人士望而却步。然而,当白连树看到这座花园时,却被其深深吸引。“我坐在石板上整整40分钟,看到这满目疮痍的大杂院,心痛无比。如果我们不能保护和传承老祖宗留下的遗产,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和不孝。”白连树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下决心恢复这座王府花园的荣光,是我当时最强烈的意志,也是我这一生的使命”。
于是,北京八一中学和北京有信东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由物业公司出资将乐家花园内的百余户居民迁出,白连树成立的白家大院出资修缮,这座王府花园的重生之路就此展开。
白连树首先确定三大修缮原则,一是保护文物安全,二是不破坏文物的价值,三是风格统一,“让礼王府花园在遗存建筑的基础上重现辉煌时期的样子”。修缮一座政府都无力承担费用的花园,压力可想而知。“我连续10年投入了数亿元资金,为此我变卖了原有企业,向所有亲戚朋友借款,甚至借了高利贷。”白连树如今已可以轻松谈起艰难过往,但当接手这座花园,可能面临的是前半生奋斗的清零和债台高筑,其难度可想而知。
完成修缮后,白连树将花园正式更名为白家大院,并致力于传播清代宫廷饮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绵长,尤其是宫廷文化,必须以环境、服饰、礼仪和器皿一同呈现,才能完美展示其魅力”。白连树对细节的追求达到极为严苛的地步,服务人员身着的清宫服饰,全部由人工手绣而成,造价从两千元到最高逾三万元。当代工艺大师张首智教授,还专为白家大院设计制作了四套独具特色的皇家餐瓷。走在花园庭院中,遇见的每个服务人员都会根据不同“官阶”行不同礼节并面带笑容的说“您吉祥”......这一切都令人们恍若“清宫穿越”。
“我想不出,哪里能比这里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一位在08年北京奥运期间负责接待任务的高层官员曾这样评价白家大院。美国总统卡特2014年在这里度过了他90岁的生日,并激动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特别的生日”。台湾政要宋楚瑜早在“登陆”访问前半年就已预订,并将访京行程中最重要的第一场私人宴请安排在白家大院。不仅是中外名人、政要,丰俭由人的白家大院,吸引着更多普通民众前来体验传统文化,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谈及文物保护问题时强调,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能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习总书记的讲话,令我为之振奋”,白连树说,礼王府花园修缮之路正是按着习总讲话精神进行的,未来更加为继承、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陈秋影老师:在白家大院找到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秋影,在上世纪6、70年代是八一中学的语文教师。桃李天下的陈老师,1960年前后曾住在时为八一中学教工宿舍的乐家花园。“我最喜欢下雨天,坐在庭院中听雨习字”,78岁高龄的陈秋影老师日前又来到这座庭院。她回忆起青年时代在这座花园的美好时光,也痛心疾首的谈起乐家花园曾经破败不堪的景象。
乐家花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多个单位、机关宿舍落户于此,沦为混居的大杂院,这令这座华丽园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拆旧建新,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活需求。乱搭乱建、电线如蛛网密布,煤棚、厨房,随处可见;鸡窝、狗棚,比比皆是......庭院荡尽王府气象。
不仅是乐家花园,陈秋影老师曾经的祖宅--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柳荫街上一座四进的四合院,也遭到无情破坏。“我的童年记忆中,四合院中种着樱桃树和竹子,院落周围被柳树包围,门洞就是孩子们的舞台,我们在里面玩耍、表演节目”,陈老师说,如今这座经典的四合院早已住进3、40户人家,成了充斥着私搭乱建的大杂院。
陈老师近年来曾回到柳荫街祖宅寻找童年记忆,却发现已物是人非。然而,她却在曾经的乐家花园--如今的白家大院,找回了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看到修缮一新的白家大院,还原鼎盛时期的王府院落,并用传统的中华文化吸引海内外人士慕名前来,陈老师欣慰的说,白家大院的保护、修缮、经营之路,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社会需要更多如白连树委员一样,能够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
京味儿文化亟需重生 白连树提案建议打造老字号创意街区
白连树长期关注传统文化特别是京味儿文化的传承问题。他此前曾向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北京市扶持建立“北京老字号文化创意产业街区”,打造属于京味儿老字号商业文化产业的航母,形成老字号商业文化产业孵化器的作用。“京味儿老字号亟需重生,还要做大、做强”,他对记者说。
白连树说,北京是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经典性,丰富性,多样性堪称全国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所在,其中贴近百姓生活的老字号商业文化更是闻名世界。“然而,随着一个个街区的重修,北京很多的老字号被迫放弃了原来世居的领地,让位于‘洋字号’、‘新字号’,闲适、温润、博雅的京味文化踪迹越来越难寻觅”,白连树忧心忡忡的说。
因此,白连树在提案中建议,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规划中,应为发展传承北京古老经典的商业文化留出一片空间,规划出一处新的,属于京味、京派老字号商业文化的产业街区,建设一个集中展示京派商业文明的产业板块,打造一处集饮食、音乐、戏剧、舞蹈、雕塑、绘画、文玩、服饰、演艺、休闲为一体的京派商业文化街区。“类似于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就非常成功,北京现在还欠缺一条类似具有真正京味儿的文化街区”,白连树说。
白连树表示,这条京味儿街区可以挖掘、整理、展示优秀的地域商业文化遗产,“把所有的老字号都请进来,把代表京派商业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请进来,恢复其盛世繁华时的商业面貌。“恢复老字号所特有的匾额、招牌、服饰、礼仪、幌子、叫卖、街铺、摊档等外在形式,展示其文化韵味,并将建筑风格、服饰风格、语言风格、礼仪风格都分别统一渗透到各自的行业文化中,全面展示北京作为古都的总体文化历史特征,令人们可以一站式、全景式、全方位感受京派文化独特的魅力”,他说。
追溯历史 从礼亲王府到乐家花园
礼亲王府花园,要追溯到第一代礼王--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八大铁帽子之首代善。代善的孙子四代礼王杰书在康熙年间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康熙帝的“腹心肱骨”,并被赐地建园。1690年前后,礼王府花园诞生了。
历经清王朝300余年的传承,这座花园共被十代十五王世袭。锁着清朝的没落,民国十八年(1929年)袭爵的最后一代礼亲王濬铭已无力经营这座象征礼王荣耀的花园。于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同仁堂乐家出资购买了这座花园作为私宅。
1949年前,礼王府花园归同仁堂分号宏德堂主人乐静宜所有,故其时称“乐家花园”。1949年后为八一中学使用。花园曾被作为八一中学的教师宿舍,但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园内最多曾有十几个驻园单位,分庭抗礼、各自为政。由于私搭乱建严重,致使礼王府花园完全失去了原貌:建筑凋敝坍塌,植物荒芜枯萎,湖面干涸龟裂,山石,颓落凌乱。
1984年,礼王府花园受到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被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但由于经济拮据,无力维修,这座王府花园日趋荒废。直到2000年,白连树开始对花园进行修缮,这座京城著名的王府花园,终于恢复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
简历:
白连树,1960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第十一、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十三届常委,十三届北京市商会副会长,北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监察员,北京市海淀区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海淀区工商业联合会八、九届副主席,海淀区工商联传统服务业商会第一届会长,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海淀区慈善委员会理事。现任北京白家大院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