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一是朋友要多;二是东西要好;三是转型要快。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理念,赢得国际威望。改革开放巨大成绩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亚投行”、“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新倡议、新机构、新机制,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参与。我们的朋友圈日益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加。企业也从不同层面与政界高官、学术泰斗、业界翘楚、国际组织机构、诺贝尔奖得主、文化使者、社会贤达等10类名人交流互动,营造“走出去”宽松环境。
“中国造”有国家名片(高铁、核电、炼油化工)、企业和个人名片。当下开展的“品质革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展示中国逐步从“制造”走向“创造”和“智造”。中国造颜值高,气质好。
当前“中国造”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再制造”竞争优势,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国内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种种内外压力与挑战,需要转型、升级、换代。老品牌新故事,新品牌新思路,都需要转变观念,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强法律意识、营销策略和品牌塑造,注意跨国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意。真正“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其路漫漫而修远,需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和拼搏。
2016年5月15日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三楼宴会厅满满当当1000个座位,硬挤进1400多人,人声鼎沸,掌声雷动。这是年过花甲超级IP董明珠的公开课。刚一登场,全场就跟她一起高呼:“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一浪高过一浪。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是何等的呼吁与呐喊,何等的气魄与胸怀,何等的责任与担当!董明珠口气这么大,底气从哪里来?或许是去年格力市场占有率创历史新高达到50%,实现3年利润翻番目标。当下一个企业利润能达到5-6%就相当不错了。格力去年利润达到13%。还有格力为巴西里约奥运赛场送去清凉,都是值得高兴的事。而国内组团海外疯抢马桶盖、电饭煲的市场现象与需求,激怒了董明珠:“中国有这么多工厂难道我们自己造不出来?”格力与“中国造”在各地地铁“刷墙”,今年3月两会期间还搞“百人饭局”,重磅推出格力电饭煲,又搞自媒体交流平台,还不顾一切抨击对手,把美的、志高、科龙、小米甚至连明星成龙等人也碾压一遍。霸气、执着、个性的张扬,与传经布道,推广品牌交相呼应,或汇聚一股力量,使董明珠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及高度自信得到充分释放,也是家国情怀、中国造梦想的自然流淌。董明珠多次坦言,不是为了自己挣钱,“当年回格力当部长收入10万比当业务员少拿10倍,赚钱不是唯一目标”。当下董明珠治理下的格力电器,仍然是最赚钱的家电企业。说来说去,董明珠“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勇气和底气及其深层次的动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世界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起码应该:一、朋友要多;二、东西要好;三、转型要快。
一、朋友要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乐交朋友,知礼好客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不会被孤立。40多年前,联合国第26次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决议,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所有一切合法权益,时至今日,仍然成为国际社会的美谈。就是在1971年我们亚非拉穷朋友以及维护正义、主持公道的小伙伴们,把我们重新抬回联合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和平外交五项原则,不称霸、不结盟、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诉诸武力,坚持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尽可能援助发展中国家,遵守国际规则,融入国际社会,广交朋友,赢得真诚的友谊。
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真实体验到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赞赏、仿效和研究中国发展的成功模式、经验和做法。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阔步迈向世界,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如今我国已经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外交、经济、文化、贸易、投资、人文社会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身影、中国的声音在各种单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国际组织机构、联合国相关部门等不同场合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国的影响力还在天天扩大。我国长期坚持和平与发展理念,顺应国际社会关系演变和发展潮流,受到关注、响应与配合。例如我国倡导的“亚投行”、“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上合组织”“中欧合作基金”等一系列新倡议、新机构、新机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具有跨时代、跨区域强大生命力和价值导向。至今已有70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20多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与17个国家共同建设46个境外合作区,57个国家积极参与“亚投行”的运营,携手构建务实进取、包容互鉴、开放创新、共谋发展的互利合作网络,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备受关注的“亚投行”首批4个项目、5.09亿美元,已在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亮相,包括塔吉克斯坦公路升级(2750万美元,与欧洲复兴银行联手融资)、巴基斯坦H4高速公路(1亿美元,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融资)、印尼国家级贫民窟升级项目(2.165亿美元,与世界银行联合融资)以及由“亚投行”单独贷款1.65亿美元的孟加拉电力输送升级与扩容项目。而中国政府5000万美元赠款也与“亚投行”签署了协议,各项业务活动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展开。
上述几个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对外交流活动,受到有关各方重视和欢迎,使我国赢的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也为我国企业“请进来”、“走出去”营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伴随中国形象、中国角色的提升和转变,纷纷在国际经济活动舞台中闪亮登场。例如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马云频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与不少国家的工商朋友、高官政要不时“刷脸”,国际名流也开始对阿里另眼看待,互相关注,互惠互利。上市刚4天,马云就出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举办的“全球倡议年会”,与克林顿及其女儿相互“刷脸”,增加马云在现美主流社会的存在威。两个月后,即2014年11月,时任加拿大总理哈珀“里程碑式”访华首站在杭州第一个对话的就是马云。2015年6月在第19届圣彼得堡国际论坛上,马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互刷”,而当时阿里在俄罗斯开疆拓土“全球速卖通”遇到瓶颈之际,其意义可想而知。更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3月在法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通信博览会上,马云当场展示淘宝推出的“刷脸购物”新技术,用20欧元买了一张旧邮票送给法国总理默克尔,当众显示淘宝的技术实力。同年10月15日马云成为英国唐宁街首相座上客,变成英国政府商业咨询小组成员,也就是卡梅伦首相的商业咨询顾问,同时还与120多位企业家交流。面对众多梦寐以求的潜在客户,马云当场放言:阿里的使命就是“帮助全世界中小企业”,“欧洲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阿里可以成为桥梁和纽带”。去年11月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第22次APPC会上,还与美国奥巴马大谈环保、气候变化。今年初在达沃斯峰会上还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亲热“刷脸”。马云活动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国内有不少企业家像马云那样,善于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在不同场合,与社会名流、业界翘楚、国内外政要、国际组织机构、诺贝尔奖得主、大学教授、学界泰斗、文化、体育精英、友好使者、社会贤达等10大类有综合影响力的人士广泛交流接触,在各自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平台,频频亮相,像董明珠那样,不花一分钱广告费(据说还可以赚钱),提升企业形象,推广企业产品,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发挥不少积极作用,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硬实力,包括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服务,可信的公众美誉度。这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应有清醒的认识。
二、东西要好。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眼一瞬间,在我国30年发生翻天覆地巨变。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推行高度的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紧俏商品实行票、据、证、券配给。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物以稀为贵,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除节俭因素以外,不难看出产品的质量是上乘的。经久耐用弥补了物资的短缺,也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青年人成家立业添置的“三转一提一咔嚓”(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聚焦在“传宗接代”,反映出中国制造东西是好的。
旅居在加拿大的方君学,祖籍广东,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变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参加近60次广交会及其他商品交易活动。60年代多为香港制造;70年代上海及少数沿海地区的产品寥寥无几;80年代搞“三来一补”,乡镇企业贴牌代工生产;90年代开始成为世界工厂;跨进新世纪后,联合国统计的44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生产的281种产品多年来居世界第一,并且开始注重科技类产品的改进和创新。至今工业门类齐全,具有独立的生产制造体系,开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构成中国制造大大小小光辉夺目的国家名片、企业名片和个人名片。
高铁是中国制造最华丽的国家名片,中国仅用5年时间走过西方国家40年的高铁历程。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铁1.93万公里(全世界高铁为2.2万公里),涵盖各种不同气候、地域、环境,技术成熟,管理体系安全可靠,设计理念先进、舒适兼容,性价比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高铁的核心技术芯片,早在2014年首条8英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在线生产,完全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提供列车控制系统、高速动车组制造(已超过400公里/小时居世界第一)、技术标准、设计咨询、工程建造、装备制造、人员培训、运营维修、安全防控系统等全方位服务,已满足“走出去”需求,对外报价仅0.3亿美元/公里,比日本0.5亿美元/公里低70%。同时还具备持续创新、开放合作、高效协调,与沿线的人文、社会、经济、地理风光,生态保护相结合,连片开发,突出本地化和以人为本理念,形成共建、共赢、共享,形成进军高端市场的 、锐器利剑。目前境外在建的中国高铁主要有印尼雅万、中老、中泰、巴基斯坦拉合尔、匈塞等5条。俄罗斯英喀、马来西亚-新加坡、两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坦赞等项目都在积极推进。
第二张最光彩的国家名片是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为双层安全壳,可承受商用飞机直接撞击外层安全壳,安全自主开发,拥有104种软件著作权,包括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等领域,获得743件专利。堆芯采用157扩容到177,仅此一项就可以提高发电效率5-10%,还可以降低堆芯功率密度,确保核电安全。反应堆芯设计独特 ,燃料自主化,成为“华龙一号”走出去的品牌效应,受到巴基斯坦、英国、苏丹、阿根廷、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国的青睐。有的已经开始施工建造,有的已经达成意向。
第三张最光彩的国家名片是炼油化工,涉及到大型常压、减压技术、催化、裂化系列技术,加氢系列技术、对二甲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等,关联到航天、航空内敷材料,包括汽油、沥青、轮胎、建筑涂料、化妆、家具、服装、眼镜片、化肥、农药、薄膜等成千上万种产品,直接关联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可以说化工产品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衣食住行谁都离不开。炼油化工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我国炼油化工最大亮点是:一、颜值高。经过多年的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改进、提高与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少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以实现跨越领先世界;二、气质好。炼油化工是我国具备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之一,拥有全流程技术,包括建设单系列千万吨级炼化技术,如百万吨乙烯、芳烃等炼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为中国制造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开始稳步走向世界,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能源、炼化产业合作,直接惠及当地百姓,提升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随着科技革命不断发展,全球经济化不断加深,各种消费品的花色、品种、品牌、规格、型号、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不少行业顺应时代潮流,已经开始涌现出一批批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高、品牌认可度高的企业群体。可以说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历史已经翻过去了。当今的中国制造已经淡出模仿的单一阶段,开始迈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新时代。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工业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涵盖轻工、食品、医药、消费品类电子等行业,要求推进“品质革命”,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培育工匠精神,引导质量为生,信誉为上的理念等三大方面,共计12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5月11日再次强调:要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迈进,以赢得大市场。要加大消费品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用高端产品迎接“品质革命”。海尔集团以实际行动,转型升级,在“高端经济”引领行业发展。例如新开发的海尔馨厨冰箱创新干湿冷藏,特别适合储存海干货、山货包括人参、鹿茸、西藏羊肚菌、青海冬虫夏草、宁夏枸杞、四川辣椒等物品。同时还可以通过冰箱机身屏幕,接收影视、音乐等娱乐信息,引领空间设计艺术,可以与消费者互动,实现完善的体验,使厨具冰箱与烧、炒、炖、煮添加另类的情趣和艺术气息。这种新型设计呼应消费者改变以往单一功能的现实需求,可称为实用与感官统一的革命。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呐喊者,格力集团掌门人董明珠,更是身体力行,高度重视研发和“品质革命”。目前格力已建成3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7个研究院、52个研究所、632个实验室,累计获得专利22597项、发明专利8310项,平均每天22件专利问世,为格力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尽管近年来国内外经济低速,需求与消费不振,但格力依然闯关逆行,市场占有率提高20%,利润也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3%的傲人业绩,成为我国家电行业精彩的企业名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下,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在“中国制造”大舞台上,都可以充分展现出来。例如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为名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刘若鹏院长,早在2006年美国杜克就学期间就研制出“隐形衣”,2009年发表在《科学》杂志引起轰动。他是搞超导材料研究的,2010年在深圳20平米创业起步,在地下车库测试电磁波,平均每月有25件发明专利,力争自主知识产权全覆盖。仅两年时间,发明专利储量达到全国排名前列。至今总计有3000多种,其中超导材料领域专利占全球专利80%的申请量。当下刘若鹏海归博士在临近空间等未来技术发力,昵称光启外星人科研,做的是改变世界的创新。例如他用超导材料制作的飞行器,离地30―300公里的平流层放飞,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通信覆盖,具有电视广播、气象监测、海洋勘探等多种功能。去年9月研制的“云端号”高空留驻平台首次试飞成功,比传统的监测效果增9倍,市场前景广阔。还有马丁飞行包、空间悬浮站、智能光子、指纹卡、超级数据链等。2015年7月又发起成立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凝集全世界创新高手,共同把未来拉近到当下,把“科幻场景”与人类梦想变为现实。未来发展方向是深度空间、机器自觉、终极互联等前沿高地,同时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今年6月在以色列投资3亿美元,成立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他看的很远:“未来供给与需求是全球的,要创造未来,交付未来的资金、团队与活动,也应该是全球的,要成为全球范围内孵化未来的加速器。”
从以上国家名片、企业名片、个人名片的创业与创新,不难看出,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以其独特的崭新姿态吸引世人的目光,开始走进外国人的日常生活,跨进科技创新的世界大舞台,绘就中国制造靓丽色彩。
三、转型要快。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不中断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80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与社会演变进程验证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制造、崇尚创造、与时俱进的。盘古开天辟地、女蜗造人、伏羲、炎黄、尧舜禹,洪荒治水、开疆拓土、仓吉造字、蔡伦造纸、神农尝百草以及“88项重大发明”等等,都为“天工开物”留下极为灿烂的篇章。可以认定,古老的制造就是中国创造。《周礼考工记》中的“百工”,造就了中华炎黄子孙。中国制造和创造又进一步成就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与生生不息,也造就了今日的辉煌。
跨进21世纪,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最为基础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正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再制造”、“再工业化”重塑资本、技术制造业种种竞争优势,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对国内产能过剩,急需调整转型升级的制造业,构成多重内外压力。中国的制造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30多年来,制造业的目标是引进、学习、消化、吸收,进而开展研发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制造独立体系,把蛋糕做得越大越好。而现在不仅要求制造业的蛋糕造的要更大,质量要更高,味道要更好,花样形式要更多,性价比要更高,个性化要更强,选择性要更广,智能化要更高,还要应对高端消费的群体日益扩大,应对廉价低质以及中国制造就是低端劣质产品的认知习惯越来越远离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到日本疯抢马桶盖、电饭煲,到法国抢菜刀,到美国抢保健品,到韩国抢化妆品,到欧洲抢奶粉,……,逼得香港对内地人员限购奶粉等市场级的现象,凸显中国制造业粗放、缺失品牌等诸多尴尬,直接撞击中国制造后发现劣势的软肋。我国传统制造业受到各方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更是少得可怜,几乎到了亏损的状态,引发董明珠等国人对“中国造”的呼吁与呐喊。中国制造业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迫使人们发出最后的吼声:转型、升级、换代、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时势造英雄。“重振英雄,再铸辉煌”这是2016年6月13日上海中华老字号“英雄”集团新产品发布会的主体词。“英雄”笔是浙江奉化周荆庭在1931年创办的。1958年“英雄100”品牌12项指标,11项赶上美国“派克51”,直到80年代依然占据国内80%市场。90年代后电脑打字改变书写习惯,“英雄”无用武之地,走向衰败,进入调整期。经过多年磨难,“英雄”又开始回到公众视野之中。2014年11月第22次APP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召开,21个成员国领导签字用的就是“英雄”。设计新颖,侧面有波浪舒卷(象征太平洋),笔尖端APPC四个字母,无论如何旋转,始终与笔杆中段保持一致(象征各成员国携手共进、团结一致)。小小的英雄笔经过37次工序,最后3道由技师手工完成。笔尖圆弧拉平,书写完整光滑流畅。目前“英雄”新产品有40多种,开始进入礼、赠、藏高端领域,融入民族艺术等时尚文化元素,精心设计,工匠打磨,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品质和文化品味,华丽转身到文化艺术市场,走研发、高端、营销之路,再创英雄的辉煌。
转型升级,放飞梦想。“飞鸽”自行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承载几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随着市政设施,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商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生活改变出行习惯,上下班自行车冷声悦耳流淌在大街小巷,绿色轻盈出行逐步消散,极大冲击自行车行业。怎么办,只能是往上走,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高附加值,或者走出去。2016年6月26日李克强总理考察“飞鸽”自行车,并亲手掂一掂车身,激情地说:“我愿为中国自行车做广告,更愿意为‘中国制造’智能升级站台”。“飞鸽”转型后用碳纤维高强度质材,轻盈升级为智能型。车载通信、运动音乐、健康数据监测、防盗器4大功能,拥有100多项专利,骑行状态包括数据、呼叫服务等都建立在云计算平台。当然价格不菲,39999元高端消费。新产品凭借新姿态和科技内涵,终于找回80多年的以往荣光。“飞鸽”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梦想一起腾飞翱翔。
崂山矿泉水,成为造神水,当上网红。其实是洋出身的百年老店,具有传统的红色基因、国企老牌。1905年法国人马牙在青岛太平山发现泉眼,打出中国第一口矿泉水井。1930年生产中国第一瓶矿泉水,称之为ALAC爱尔澜健康水。1949年成为新中国国宴饮用水,1953年生产中国第一瓶崂山可乐。1997年香港回归招待会专用水,1999年60周年国庆宴会专用水、2015年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专用水……。最近被网友称之:国企底色,网络红人双重角色,“喝神水,晒朋友圈”一白花蛇草水,最难喝饮料TOP5之首。“喝了这瓶神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今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崂山矿泉水的中国范儿”专题报道后,网上开始炒作“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又把白花蛇草水抢疯了,官网还配上表情包,附上“吓得我赶快喝一瓶白花蛇草水”。崂山矿泉水趁势利用互联网平台营销,也算是一景吧!
利用互联网平台,依托企业与客户,粉丝的高效互动,消费者直接参与SNS口碑传播,其品牌效应远远超过传统的大规模广告投放和媒体投入,应用电商自营,网络分销等灵活方式,可以很快打造消费渠道。去年淘宝“中国质造”活动首场落户在福建莆田,从3000多个自主品牌中确定17个“超国标”自主品牌,4天就卖出1.6亿元“莆田鞋”。究其因,其制造标准远远高于国际标准。如“莆田鞋”的鞋底可以做到反复弯折10万次,远远高于2万次弯折国际标准。“莆田鞋”转型的成功案例,即从OEM(来料加工制造)升级到ODM(自主设计制造),再跨越到OBM(自主品牌制作)营销,借助互联网平台转型升级的,在广东东莞、江苏南通等都有不少鲜活的成功案例。说明占据低端制造业半壁江山的代工,贴牌生产,已经开始转型、升级、换代。
老品牌新故事,新品牌有新路。最近在美国社交网站“脸书”(Face book),有一个由simon stahil制办的“老干妈”爱好者主页,一大批“老干妈”忠实粉丝不断出炉种种令人震惊的“标靶”吃法(如洋面包蘸“老干妈”),不断交流“上哪能买到‘老干妈’?”。其实在华人超市,美国2.3美元、欧洲2―3欧元都能买到。如果上“亚马孙”网购就得花10―20美元一瓶。而这种“老干妈”是由贵州陶碧华创办的,不玩概念,不玩花样,坚持货真料正,讲诚信,保品质,稳产品,注重口碑,不断改进工艺、创新,用工匠精神把产品做到极致。 成长后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坚持现金为主,极致用户,走稳健发展之路。与“老干妈”对应的是“辣条”,新近也走红,年产值500―600亿(湖南、河南各一半)。“辣条”是一种麻辣加糖的休闲食品,就是用面筋做出来的(小包装、省时、受欢迎的缘故是不是高大上,却有亲和力,以市场为导向,反过来导向市场,引导市场。
还有喜欢影视看大片的,不经意中都会发现美国好莱坞中不少镜头闪烁中国元素,也有“中国造”的商品植入。而奥兰多·布鲁姆脚穿“飞跃”牌球鞋,访礼单上百雀羚套装、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的“中国造”,并不是好莱坞明星们的有意造作,而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就连国人心目中很不起眼的“大宝天天见,大宝明天见”的SOD蜜、“回力鞋”、“解放鞋”等日常消费品稍加修边或改动,都成为老外的抢手货。还有一个老外叫大卫,自行拍摄的《老外爱上中国的5大理由》很有诗意,也很幽默,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中国菜”,他说的“中国菜”并不是特意指的“舌尖上的中国”,而是寻常百姓极其平常餐桌上的“家常菜”。说明“中国造”成为网红,成为渗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现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转型、升级、换代,是“中国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经之路,尽管这种去产能、调结构的道路还很艰难。单纯依靠廉价土地生活,劳动力资源以及低标准的环保资源,外加十多亿潜能巨大的国内市场,粗放、贴牌、傍山寨,路子走不下去了。今后依靠的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导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增值,自主的知识产权、具有中国特色元素又合乎市场特别是适合西方市场实际需要的品牌与高品质“中国造”,加上熟练应用国内外法律体系,细心研究读懂不同民族、区域、国家之间消费人群不同的实际需求,细心研究,读懂沃顿(沃尔玛超市创始人)的顾客心理:无论有钱还是贫穷总是在寻找价格最公道的货物,一分钱一分货,他的哲学就是这么简单贱买贱卖,这就是沃顿的教规,也就是沃尔玛稳步在美国进入在全世界成功的秘诀。值得“中国造”细心研读。
最后还得多说一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自身的国人自信心态调整要到位,尽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国货不如洋货的心理,消除后发优势带来的后发劣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注重研发、营销和品牌塑造,注重跨国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意。特别是在转型、升级、换代,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过程中,自觉消除“ 零减”的影响。我国近年来科技突飞猛进,不少领域如互联网应用、无人机制造、机器人应用、超导材料、量子科学等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距离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或许在逐步缩小为零,有的甚至超越领先。但同时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我国制造业毕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从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加上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地发展极其不平衡,无论从长远战略出发还是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很多领域、很多部门很多地方都很落后,不能像日本制造业那样逐步衰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继续保持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能一味批“山寨”,把“山寨”说的一无是处,自己不善于学习、模仿,一时搞不了创新替代,最终被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赶上或取代。我们还是要强调:无论中国制造业发展到多么高水平,我们始终要保持一股劲,一股向上拼搏,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永不停顿。在科技发展迅速新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这就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
未来已来!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跟董明珠一起呼喊“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共同面对未来,迎接未来,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