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 正文阅读

智海观澜:勿忘“半字师”

作者:雷克昌  来源:国学网  2013-10-17 15:01:16

      有“一字师”,也有“半字师”。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两浙观察使任上,一次于视察中路过杭州清风岭时,在僧房墙上题诗云: 

    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

      后来,僧房诗中的“一”字,被添了笔画,赫然一个“半”字在墙。原来,钱塘江水是随着潮汐涨落的。月上中天时,江水盈涨,这时说“一江水”才确切。月落时分,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了。从岸边的水痕看,江面也只有原先的一半宽了。这时题“月落一江水”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据传,改诗者是“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后人也就戏称他是高适的“半字师”了。

      清代东海地方有位会作诗的闺秀,作《咏兰菊》诗,有句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意思是说,因为喜爱南山的青翠颜色,故而把东边竹篱旁的菊花也特意染成蓝色了。有个叫龚炜的文人见了,嫌“别”字用得太硬,便举笔抹去偏旁的一“刀”,改为“另”字,诗句也就变成“东篱另染一枝花”了。仅舍半边字,却尽得风流。细细品味,既不落俗套,又平添其韵味,使佳句更为增色。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字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