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专家新论 >> 正文阅读

马俊如: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04-23 11:06:24

  近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席、本会顾问马俊如教授来到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演播室,发表了题为《圆梦与创新》的演讲,演讲结束后马俊如与听众进行了问答互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任金东做活动总结。该讲座是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我的事业我创新"发展创新季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俊如在讲座中认为,如何突破瓶颈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他通过一系列各领域创新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创新者,对创新应有的认识和必备的个人素质,并在现场互动交流中探讨了国企创新的难点所在。

  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2010年,中国GDP达到6.04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年中国220种工业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二名。然而从历史看,许多经济体都可达到中等收入状况, 往往速度相当快,但要通过这阶段不容易,几乎没有哪个经济体能顺利驾驭伴随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的复杂技术、社会和政治挑战。走创新引领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马俊如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有两大点:一是能源、资源消耗巨大,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就业者创造价值偏低。

  据统计,能源消耗上,美国GDP占世界份额比我们高近三倍,消耗的煤炭不到我们的二分之一,消耗的石油是我们的两倍;日本同我国经济规模相当,消耗的石油只占我们的一半。在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国际比较中,俄罗斯、日本与美国分别是我国的4倍、13倍与16倍。

  敢问路在何方?马俊如说,“看看别人怎么走过来,得到一些启示,我们就知道怎么干了。”创新无疑成为突破瓶颈的动力所在。

  创新不神秘,普通人也有创新机会

  他在演讲中通过7个实例讲述了各行各业是如何不断突破、创新发展的。

  1935年,在美国南部靠近墨西哥的城市,有一个叫乔治克拉姆的厨师,他做的土豆远近有名。一天,几个年轻人去了后,吃土豆片提意见说太厚了不好吃,厨师听了暴跳如雷十分生气。但作为当地的名厨,他叫服务员告诉年轻人他会换种方式做,于是他将土豆片切得很薄再进行煎炸,年轻人吃后赞不绝口。他自己尝了,也觉得不错,后来这种薄土豆片便流传开来。如果厨师不在意这些年轻人的意见,可能就错过这个发明了。

  1907年,法国人彭奈迪波斯在实验室做实验,发现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没有碎,只是出现了一些裂痕,他很好奇,于是又将一个洗干净的玻璃杯再摔一次,这个新玻璃杯碎了。两只瓶子的情况为何如此不同呢?原因是前者瓶的内表面结有一层坚韧透明的薄膜。由此启示发明了双层玻璃中间夹一层膜的安全玻璃。

  创新往往与社会共识成反比

  虽然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机会,但毕竟是做前人未实现的事。马俊如在讲座中强调了不断学习培养自身素质对于创新者的重要性,创新者需要有“志气、勇气、灵气”。

  谷歌公司是在汽车库里由两位工程师创造的奇迹。创业不久就遭遇到1998年亚洲金融风险对互联网产业的猛烈冲击,许多公司纷纷倒闭,人人谈网色变。在这个关键时刻,拉里佩奇认为,全球化时代人离不开网络搜索信息,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将世界上的信息进行编码供查询,前途光明。他在互联网泡沫中看到了搜索引擎的未来。通过谷歌的发展,浮现出引人深思的三个问题:1.为什么是两人搭档创新?2.为什么奇迹创造在住家的车库里?3.为什么互联网泡沫企业能茁壮成长?

  马俊如指出:“创新、创业充满了风险,这个过程犹如踩着地雷,因此向前奔时需要知音互助共患难,而创新往往与社会共识成反比,三人以上难达成共识,这就造成了互联网行业往往两人创业的情况。”

  有志者事竟成

  美国企业家克罗克,1954年他买下麦当劳店的授权,那时的麦当劳是一家经营并不很好的快餐店。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后,克罗克在全球开设了1万个快餐店,每年销售额上百亿美元,1985年被评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力最大企业家。

  麦当劳创新成功的关键所在,就是建立了全新的企业标准“Q、S、C、V”,即符合美国年轻小家庭需求的快餐质量(Quality)、服务(Service)、环境(Cleanness)与价格(Value),成熟而标准化的经营,使麦当劳赢得了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

  麦当劳卖汉堡包,就类似于我国的烧饼、油条和包子,克罗克把这样的企业通过独树一帜的创新,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表明创新创业事在人为,“行行出状元”有志者事竟成。

  完善机制,提高国营企业创新能力

  演讲结束后,马俊如与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的员工进行了现场交流,探讨了如何挖掘国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任金东做活动总结。

  中国青年网总编辑蔺玉红提出,当今国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马俊如指出:“民营企业创新很活跃,国营企业的问题出在机制上。”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国营企业若是要做一个新产品,申请投资就要经过层层批准。但批准的人并不清楚制造该新产品的迫切性,于是审批时间上往往跟不上。他说“原来我做官的时候,一个事情盖完章要两周。经常去国外谈合作,等到几个部门审议批下来,活动都完了。但简化手续的同时,怎么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谁都不做错的事,就没人做对的事。”

  另一方面,激励机制的实施很困难。广东汕头一个企业家拜访马俊如,企业家还带了一个教授一起来。企业家今年奖励了那位教授300万,因为教授做了一个发明产生了几千万的效益。“这就是企业家决定的,不需要通过层层报批。国有企业中,一个企业这样激励员工,就会影响别的国企。老总的工资几百万比普通人多,就会遭到很多议论,但同时,民营企业的老总就是几百万甚至千万的年薪。干同样的活,却要比民营老板的工资低。”马俊如说。

  “官员在岗的时候,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退下来之后,就觉得这里要改那里要改。责任卸掉后才要按照规律来改革。主要是在职怕担责任,但我相信,这在改变当中。”马俊如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期待。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