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专家新论 >> 正文阅读

安卫华、朱颖原:成为文化“帝国”者 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帝国” ——论“文化”与“枪炮”哪个更厉害

作者:安卫华 朱颖原  来源:中国专家学者协会  2015-09-02 11:37:27

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让从未有过的人类实现了互联互通,人类再一次进行了分化和格局的变革,使200多年的西方文明进入了困局,不得不重新认识东方的古老文明与深远。在我国孔圣人诞辰2566年的今天,我们思考一下文化的作用与力量很有必要。

 

  华夏文化是一部具有延绵不断的5000年记载的人间历史,它穿透时空,无数次“同化”吸纳、包容、会通、融合世界各民族的精华,使自己不断保持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史意味着什么?她练就了深厚的生存法则,浓厚的文化底蕴,无数次地冲破强大的军事封锁,不断打破强权国际政治。可以坦言地说:如果在文化先行、经济后盾、军事保障的情况下,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改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让这个民族成为人类的先导,成为人类文明的典范是大有希望的……“文化”与“枪炮”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个独立概念,其实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互相依存、互相补充而又互相对立的哲学辩证关系。正是这种难分难合的关系,才使得人类一次又一次地愿意或不愿意地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战争”汪洋之中。

 

  话说文化与枪炮

 

  何谓文化?从广义上看,文化乃是凡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所有存在。用当代时尚解释便是: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在本文中,笔者则以为应理解为人类为生存、延续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思想、观念、意识、典章、法文、军事及人类为生存必备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什物、器物并与此相关的劳动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等。

 

  何谓枪炮?顾名思义当然是指武装打仗所使用的机械工具,又称武器。本文所谈的枪炮可理解为达到某种巨大目的或推翻已存在的某种政权所采取的武装斗争,也可理解为枪炮是战争的代名词,而与战争相关的敌对双方的一切活动可概叫军事。事实上军事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与枪炮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名言“文能安邦,武能强国”就很清楚地阐明了文化与枪炮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二者密不可分,却又互不相容。一般来说,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自然就有先进、落后甚或反动等多种属性的区别:先进的文化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滚滚向前,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就会阻碍或扼杀生产力的发展,以致政权管辖下的人民的生命、生存、生活遭受摧残。战争同样也可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大类型:正义战争还可分为反击战和自卫战;非正义战争同样可分为侵略和威逼战等。正义战争往往大踏步推动历史的前进,而非正义战争则残酷地破坏人类的文明和生存条件,杀伤无辜百姓,导致社会的退步甚或死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伤痛。换句话说,战争无论正义或非正义,也无论谁输谁赢,也只能起到一个夺取政权或推翻政权的作用,而战后的一切就只能依靠文化的各个领域来重建了。战争既是新生社会的催化剂,同时也国人类文明遭受破坏的腐蚀剂。枪炮是战争的有形武器,而文化不仅是战争的无形武器,而且还是巩固战后成果,修复战争灾害的重要武器。

 

  那么文化与枪炮哪个更能主宰人类呢……

 

  值得弘扬的多元素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国富民强,社会蒸蒸日上的昌盛时期,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正义枪炮与先进文化相结合的契切点达到了相互交融的结果。

 

  (一)诸子“百家争鸣”时代:从公元前722年周平王被逼东迁开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此时的局面到处呈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野”的场景,正义与非正义拼杀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恰在这充满血火与战乩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时候,贵族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却被骤然打乱。当时优秀的儒学先哲们纷纷自觉出面讲学,这不仅积累了丰富而又真实的社会实践认知,也给战乱中的人们带来了丰富而生动的精神文化和孜孜上进的激情。

 

  (二)七雄争霸的结果--秦帝国诞生:秦王嬴政用武力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政权,明智的秦始皇立即制定一套从地方到朝廷的专制体制:废除封国制,推行郡县制;为了方便统治,宣令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筑陆地道路,开凿水路;销毁兵器、鼓励男耕女织等。这些措施、国策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给征战多年的百姓以休养生息的缓冲时期,为推动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西汉王朝: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后,立即文建武卫统治制度,废除秦苛政,制定约法三章,一下子就稳定了民心。接着大力网罗治国贤才,著名的政治家萧何、谋士张良、军事家韩信等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卓越的贡献。在政治家贾谊等人的辅助下,经汉文帝、景帝60余年的励精图治,思想上实行清静无为忍辱负重,政策上采用轻徭薄税,经济上将原由私人经营的币、煮盐、冶炼等权利收入回归朝廷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国家的财力,摧毁了地方王势对进行军事、经济压力,国势日渐强盛。到了汉武帝即位时,国富民强,他继续实行先帝们抚民农耕的政策,繁衍生息,而另一方面着手打击外戚,收缴他们的势力和行政权力,没收入其不合理的财产,鼓励并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大团结。

 

  (四)隋朝:虽是一个短命王朝,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着特殊的贡献:一是结束了数百年的战火硝烟,统一了南北;二是开凿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人造大运河,对维护南北统一和繁荣全国经济,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创建了科举考试制度。

 

  (五)盛唐:正当欧洲中世纪人们被神学所蒙蔽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之时,中国的唐王朝已经走到了自己国泰民安、共享太平的强盛时期,优秀的唐文化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进步作用:政治上开明;积极派贤才深入边疆进行视察、巡访、慰抚并帮助其进行物贸交换,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不断拓展疆域,形成了国土空前辽阔的新版图;修定唐律,由长孙无忌撰《唐律疏议》30卷,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文化;重视并发展科举制度,为优秀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重视帝王培养,确保皇室帝传代代优秀,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则天帝、唐玄宗隆基等均为勤政爱民之帝王;鼓励文艺创作形式多样,尤其是诗歌与散文创作达到巅峰;任意识形态方而,实行儒、道、佛三者并行的文化政策,以适应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信仰需求;用博大的胸怀吸纳外域文化。

 

  (六)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在前方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顽强的八年拼搏战的同时,在后方开辟了坚实的革命根据地,带领革命的人民群众与沦陷区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你死我活的游击战,大大削弱了敌人的侵略力量。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大门,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七)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正义与非正义的枪炮,先进与落后文化的适时互变与互容,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时共产党充分运用枪炮与文化的双重作用,其事例不胜枚举:

 

  1.有良知、有眼光、有见识的国民党官兵对共产党和解放军有了正确认识后,积极主动地配合共产党,起义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2国民党部队为了自己保命,大部分中小城市、县城都自己主动放弃,政权交给当地人民政府;

 

  3共产党通过心理情感战的政治攻势,对一些特殊城市和地区采用和平协商,用理性的“和”进行文化渗透;

 

  4重点大城市进行议和,实行和平解放,如北平解放;

 

  5对一些顽固守护的城市和地区集中兵力狠狠地打,打得反动势力一蹶不振……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战略是:时机不成熟时,开展山野游击战,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发展壮大;等时机成熟,革命势力如同排山倒海的巨浪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全面胜利。

 

  记取教训

 

  历史教训不可忘记。忘记,就意味着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就会重蹈覆辙,悲剧重演。

 

  (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由于听信丞相李斯的蛊惑,接受其独裁专制、残忍的政治主张,下令“焚书”,遭到反抗后又活埋儒生480余人,制造了历史上的惨剧“焚书坑儒”。一把火一把土,不仅烧掉了秦以前中国古代先哲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而且截断了帮助他安邦治国良才的先进意见,致使他众叛亲离,心灵空虚和内心恐怖,从而犯下了连他自己都难以控制的暴君罪恶,加速了秦王朝灭亡的进程,也给其子孙带去了无穷的痛苦和杀身之祸,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哀伤。

 

  (二)满清末年的卖国辱权:清朝这个“马背民族”原本是靠“狼图腾”夺得天下;为巩固政权重用汉臣,研究并总结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原文化,吸收其丰富营养,逐步被同化并成为其主人。200多年的优秀文化享乐,培养了一大批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的君臣官宦。就在此同一时代,西方列强正在进行着一场先进的工业革命,而华夏统治集团却一无所知。当外国列强把工业产品的消费和制造产品原料的取地确定到中国的时候,统治者表现出了异常的软弱、无能和恐惧;当外国列强以其坚硬的武器炸开中国大门的时候,统治者不是带领中国人民开展反侵略的武装斗争,而是低三下四地求和。其结果呢?数不清的不平等卖国条约摆在了腐败、堕落的清朝廷面前--签,就瓜分;不签,就炮轰!在权衡皇权利益和个人私欲的思想指导下,一连串的丧权辱国条约就成为外国列强瓜分中国大好河山的“合法依据”。从此,朝廷对外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对内则更加疯狂地盘剥、敲诈劳动人民的血汗,同时用武力镇压革命运动,杀害革命人民,最后激起全国更大范围的反抗烈火,导致其早日崩溃与灭亡。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大地就一直处在“扫清灭洋”的社会大动荡之中:以“义和团”为首的反帝爱国运动激起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同盟会”诞生,其会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顺天意、合民心的烈火轰轰烈烈地在全国燃起,革命的烈火推翻了满清,废除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新政府的大权却落在了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走狗袁世凯之手,建起了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革命政权。从此革命的人民再次陷入无政府主义混乱的军阀内乱时代,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和剥削。

 

  (四)“文化大革命”的警钟:这一史无前例的浩劫使13亿中国人为自己的“热血沸腾”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终于明白了愚蠢、盲目、迷信、无限制的崇拜等落后文化的可笑、可悲、可气和可恨。

 

  军事文化的巨大贡献

 

  在前面的一系列论证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战争”不是孤立的一种东西。事实上在谈论战争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谈到了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牵扯了准备战争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思想认识、敌情分析、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作战计划、将士配备等,概括起来这些也都是一些文化属性,本文姑且称之为军事文化。

 

  (一)古代的《孙子兵法》: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成功的军事典籍。在这本宝典里,记载了优秀的古代军事指挥家孙子对敌斗争的三十六计。直到今天,这三十六计在世界各国的军事活动中仍被熟练运用,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成果,受到世界人民的敬慕和尊重。甚至典籍中的许多手法,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也常常巧妙地采用。

 

  (二)“四大发明”。这是中国古代众多专业技术的先进代表,是人类的骄傲。“四大发明”大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和文化进步的时空速度,成为人类的宝贵遗产。

 

  1.造纸文化:东汉宦官蔡伦在前人造茧丝、紊纸的基础上,改造了造纸技术,最后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植物纤维等原料造出细腻、光平的纸张,为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事实上的精确记载作用。

 

  2.印刷文化:宋万历年间,聪明的刻字工毕昇在前人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胶泥烧制后的活字印刷术,后又由元农磅百家王桢创造了术制活字印刷术和“转轮排字架”等,大大提高了排字技术和印刷速度,减轻了印刷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力消耗,为人类文明文化的记录、传播和运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3.火药术文化:火药术的发明起源于中国道家的炼丹术,前后由炼丹家葛洪、孙思邈、清虚子等人实验成功,终于唐中期的丹书《真元妙道要略》完成了第一次火药成功配方,到了宋代就广泛地运用在军事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又利用其原理制造各式各样的军事武器,及各种类型的火箭、导弹。除此之外,人类又把火药巧妙地运用在开山修路、工事爆破、礼花鞭炮等方面,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指南针文化: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先人就发明了“司南”,起到了指南的作用。到宋代,人们便用人造磁钢先制成指南鱼、指南龟等,直到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问世,指南针的制造技术方得到准确的定位。该书中还谈到“磁偏角”,这些为中国及全人类的军、民、航空、航海和野外作业等事业,起到了辨明方向的安全作用。

 

  (三)专业技术文化:中国古代的技术文化比较发达,各种专业技术涉足到多个领域。

 

  1.陶瓷文化:中国堪称瓷器的故乡,早在1万年前就有粗陶器具,后逐步发展到陶釉青瓷(南)、白瓷(北)、唐三彩、青花瓷。著名的景德镇因此威名全球,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则发展到古瓷器的顶峰。遗憾的是,瓷器技术一般来自民间作坊,“技艺不外传”成为本行业的行规,至今没有一部详细的古瓷技术专著。

 

  2.丝绸文化:中国丝绸技术在世界堪称一绝,早在3500年前的商朝就有了丝织物,到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绢、绮、纱、绵、缂、织金锦,最高称是“妆花”。色彩从红、黄、青、蓝到后来的24彩,现今已到35彩。图案也由原来的简单线条、几何图形到现在的动物、云彩、花草、山水等。制作方法上有织、绣、绘等。“丝绸之路”就是由贸易商主要经营丝绸交换而得名。

 

  3.古代建筑文化:建筑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和审美品位,中国早在秦朝就有了至今还举世闻名的秦长城、阿房宫、秦陵,后来又有隋朝石匠李春造的单孔弧圈桥,而赵州桥至今保存完好,还有嵩山寺塔、应具木塔、北京故宫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古建文化的先进与优秀。

 

  (四)中国古代科学学科文化:中国古代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也十分突出,在多个学科领域很早就形成了体系。

 

  1.农学体系: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为辅的农耕大国,在古代就已形成了农业各学科文化自成体系的格局。在国史的典籍中,仅农学专著就有近500余种,其中代表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水平的就有“四大农书”:一是西汉末年汜胜之著的《汜胜之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环节的理论和技术操作;二是北魏贾思勰的农业巨著《齐民要术》,堪称古老的农业百科全书;三是宋代的《农书》和元代王桢著的同名书《农书》,它们在中国农业文化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四是明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徐光启潜心编写的《农政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不仅对古代农学成就做了系统总结,而且提出了许多新思想。

 

  2.数学体系:中国的数学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所创造的成果至今仍是世界一流。据记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一、十、百、千、万等字来记数,并按十进制;汉代问世的《九章算术》,重点讲述了分数、比例、面积、体积等的计算方法,及开方、方程中的正负数运算等;魏晋南北朝时的数学家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算术的“极限”,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父子则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5~3.1415927之间,还推算出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著的《数学九章》提出了“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形术”;金元科学家李冶撰写了《测园海镜》,提出了“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南宋数学教育家杨辉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求面积定律“勾股容方定律”;宋末元初数学家朱世杰撰的《四元玉鉴》,论述了高次方程组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及“高次会插”等。

 

  3.中医中药学体系:中国是中医药学说的“祖师”国,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卓绝的医疗技术,至今被世人所共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医学祖师著称的扁鹊为代表所成的书《黄帝内经》,便已阐明通过“望、闻、问、切”探索阴阳五行学、脏腑学、经络学、形神学和天人学。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辩证”和“八纲原理”,确定了中医传统治疗的辩证原则。华佗被称为神医,他的突出贡献是创用麻沸散和做外科手术,其针灸也称一绝,还创“五禽戏”教人自觉锻炼。唐代孙思邈创造的临水治疗技术和医学修养理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撰写了《备急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并提出中药的采集、炮制、收集药方集《千金方》,并提出养生学上的精神“十二少”(少思、念、欲、事、语、笑、愁、英、喜、怨、好、恶),根据生理上的动静相宜、辅之以食、治、疗、养,从而形成了养生之道和延年益寿之学说,而他本人活了101岁。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收集药物365种;魏晋道家领袖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新收药物增加到730种;隋唐修编的《新修本草》新药增到844种;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已成为至今为止仍未突破的中药物学巨著。全书分16部60类,新增药物达到1892种,本书还涉及到矿物、化学、天文、气象、地质及物候等诸多方面与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如此,李时珍在诊治过程中,其对脉学、经络学、中医脏象学等方面造诣也是很深的,他著的《濒湖脉学》如同《本草纲目》一样,至今仍是世界级的珍贵宝典。

 

  4.天文学体系: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恒星观测方面:“甘石星经”表上记载有不同方位的恒星数百颗,唐代绘制的星图表载有恒星1300多颗.宋代石刻天文图载恒星1434颗。日月星观测方面,据《尚书·胤征》载,从汉初至公元1785年共发生日食925次,月食574次。异常天象观测方面,据《汉书·五行志》载,早在公元前28年3月的太阳黑子运动状况便有观测,并记载自春秋到清末,彗星500多次,其中哈雷彗星31次。另外,从公元前1600年的商甲骨文开始到清康熙帝的公元1700年,约3300年间,共记载新星90颗,其中超新星10颗。

 

  二是历法的制定与修正方面: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先哲们发明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迭相搭配以记日的方法。自春秋至清末约出现了102种历法,其中元代郭守敬集历法之大成,编撰《授时历》算出岁年精确到365.2425日/年,与现代世界正通用的“格里历”完全相同。清康熙帝时还箸有《永年历法》32卷等。

 

  三是天文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中国早在尧舜帝时就创造了测天仪“浑仪”,到汉代耿寿昌创制了“浑象”,两者统称“浑天仪”。发展到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简仪”。另在探测天文学的同时,东汉的张衡还发明了测试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当年他就用此仪器探测了甘肃发生的一次地震,为人民避灾做了贡献。

 

  5.茶学体系:中国的茶文化早被世界各国誉为“茶艺之国”。中国茶不仅种类多、味美、色香,而且其种植、栽培、采撷、炒青(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于)等技术,早已形成一个成熟的制作工艺,其理论依据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系统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先辈们又不断地创新,在《四时篆要》、《东溪试茶录》、《大观茶论》、《北苑别录》等著作中都有详细陈述,形成了茶学的完整体系。

 

  茶的种类大致分为绿茶(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和红茶(普耳、大红袍等),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乌龙茶和福建特有的白茶4种,近代又创制了平民百姓常喝的花茶。

 

  结合中国特有的瓷文化,就形成茶、茶器、茶艺和品茶等一系列茶文化,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弘扬华夏文化

 

  挑起世界新文化大梁

 

  中华民族已拥有什么?未来将拥有什么?华夏文化是一部具有延绵不断的5000年记载的人间历史,它穿透时空,无数次“同化”吸纳、包容、会通、融合世界各民族的精华,使自己不断保持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意味着什么?她练就了深厚的生存法则,浓郁的文化底蕴,无数次地冲破强大的军事封锁,不断打破强权国际政 治。可以坦白地说,如果在文化先行、经济做后盾、军事做保障的情况下,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改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让这个民族成为人类的先导,成为人类文明的典范是大有希望的。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也受到了尊重,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据有关媒体调查报道,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将中文列为第二语言课程,学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世界上一些华人较多的国家和西方友好国家已将中国的春节列为法定节日。这是弘扬发展华夏文化的具体体现,可喜可贺。

 

  我们已有充分准备与侵略我国领土、领空、领海的来犯之敌做军事斗争,那么,我们是否准备好与侵略我们文化的西方文化列强做文化斗争的准备了呢?文化与枪炮哪个更厉害?值得我们深思。5000年的华夏文明史及人类有史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谁真正拥有文化谁就拥有世界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在未来和平的世界里,真正成为文化帝国者,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世界帝国。

 

  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创新新文化,抵制和批判西方腐朽文化,丢掉庸俗的封建文化,疏理和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培植民族信仰,填充目前可怕的信仰危机,让我们华夏民族文化影响世界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安卫华,男,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党总支部书记、法人代表兼常务副会长,中国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城乡统筹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智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企业融资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