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认购涉嫌权钱交易
就在观林园被曝出存在“内部购房”的同日,媒体发布消息,称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陶校兴涉嫌违纪,正在接受上海纪检部门的调查。
潜藏在内部购房中的腐败因素进一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了解,陶校兴长期分管上海房地系统里的土地业务,他被调查之后,牵出了诸多地方官员“优惠”购房之事,因为过去数年间意图从房地产暴利中“分一杯羹”的各路人们基本上都要通过陶校兴。
据已被媒体公开披露的上海高端楼盘“帝景苑”的销售折扣表显示,购房折扣的获得者大多出自房地、规划、工商、税务等关键政府部门,也有一些是银行职员和国有企业高管。在大约400户业主中,50余户曾获得过一成以上的折扣,其中22名买家所获折扣竟然高达30%至50%。
事实上,一些官员拥有多套住房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去年受审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副区长康慧军之所以被冠以“炒房区长”之名,就是因为他在庭审中被揭露疯狂炒房二十几套。
在康慧军案后,同样因受贿被查的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和环境管理处副处长陶建国,名下房产41套,大多来自受贿或低价买房,被称为“炒房处长”。
“内部认购住房在很多城市都有。能够有认购资格以低价买入房子的很多都是握有权力的部门或人。之所以把房子卖给有权力的部门,毫无疑问是为了得到一些不确定的利益。这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腐败问题。”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光远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则表示,开发商要打交道的各方面的部门都有可能内部购房:“从拿地、施工、验收、销售,要跑多少个单位,谁要是开口想拿两套都得给。现在房价涨得那么高,开发商也不情愿给他们内部认购的,可是那样,你这个房子就别卖了,得罪不起啊。”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2009年4月,一项由上海市纪委牵头的官员购房情况专项申报活动悄然进行。在职和退休干部均在要求申报范围之列,但其具体操作极为低调,相关情况以及会议信息均未在有关部门网站出现。
据了解,目前,对于官员低价买房的规定,主要参照的是中纪委2007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其中第一条便规定,严格禁止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汽车等物品。但其中又另行规定,前款所列市场价格包括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不针对特定人的最低优惠价格。根据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各种优惠交易条件,以优惠价格购买商品的,不属于违纪。
内部购房冲击住房保障体系
正是由于内部购房的大量存在,使得这种形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正在被普通民众视为某种隐性福利。
“在目前,依然对中国房价的未来表现出十足信心的几类人中就包括了公务员和有一定职权的人。而坊间对此最多的解释是,这些人是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为了地方利益。”马光远说,“其实未必如此。考虑到当下房价与官员的实际收入,官员所在的公务员群体肯定属于‘80%以上买不起房的人’,这无须置疑,而且这两年,坦承自己‘两个月工资都买不起一平方米房子’的厅局级以上官员大有人在。”
不过,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讲述的一件“身边事”,也许可以解释民众关于“内部购房”的种种焦虑:“我一个朋友是副处长。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腐败的成分,完全按照规定。他已经有了一套住房,但按照现在他们单位的政策可以再购买280平方米的集资房,很便宜,实际上是福利性质的。我还知道,东北一些机关甚至已经把集资房建在了海南。”
由此,有业内专家指出,内部购房体系的存在,实际上已经冲击到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马光远认为,透过种种内部购房的案例,高房价背后的权力逻辑已经基本清楚。
“我们须知,官员要维护地方财政收入,其前提是这些人的住房问题与高房价无关。事实上,一些官员之所以罔顾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背离的事实,极力鼓吹高房价的合理性,根子并非在‘公’,而在一个‘私’字上面——如果这些官员自己也必须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我们看到的肯定是另一种风景。”马光远说。
“事实上,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分福利房或者低价购房本身也没什么可谴责的,问题在于官员们没有把大多数人的房子弄好,只弄‘自己人’的房子,那就说不过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分为两大块:一是保障性住房,用于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居住;另外一种是完全的商品房市场。而这个交易和分配的秩序意味着,公务员没有任何凌驾于这两个市场的任何权力。但事实上,公务员在住房问题上,保障程度远高于低收入阶层,而获得的价格和房屋的品质却又不亚于任何商品房。”马光远说,“如果公务员可以通过‘双轨制’或者所谓的‘内部渠道’解决住房问题,不再受高房价之苦,那么房价的高涨与公务员本身的个人福祉没有任何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当然不用去关注高房价,而国家关于遏制房价的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大打折扣。”
唐钧认为,从目前来看,内部购房很难禁绝,关键是在内部建房、内部购房的同时,加快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政府应该充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买房先后顺序上优先考虑公务员,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才争夺的问题,要吸引人才必须有一些筹码,而房子是很不错的优惠。”唐钧说,但如果光为自己着想,而不考虑普通老百姓,就会出问题,“所以最大的前提就是——有关部门要为所有的老百姓盖房子,这才是最主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第二层问题:如果政府履行这个职责,那么对公务员的优惠就是合理的,不履行这个职责,房子就成了紧缺资源,一些公务员内部购房就值得商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