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人们的认知,它比人对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认知更容易受主体动机和经验的影响,诸如社会刻板印象、先入印象、投射效应等偏见。
台湾大学生的国民刻板印象
认识偏见细分的话有四个方面的现象和效应:
一、社会刻板印象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国籍、社区、职业、人格类型角色等把人分成若干类,并对每一类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作为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的依据,这就是社会刻板印象。
二、先入印象
人的认识是能动的,每一个人对他人的认识并不总是从直接交际开始的,“久闻其名,不见其人”是现实中常有的事。在很多时候,两人接触之前,相互之间或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就已经掌握了某些信息,形成了某种印象,这就是所谓先入印象。
三、首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熟知这些人们认识事物的,把有可能产生偏见的关键环节变为打造形象的有利环节,定会产生积极效果。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亦称原初效应,它是指人们在互相认知过程中的第一印象对他们的认知的强烈影响。一般来说,人们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首因效应作用比效明显。如果对某人的第一印象好,那么,就对这个人以后的行为表现越看越顺眼;如果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对这个以后的行为表现越看越不顺眼。这种“先入为主”并加以泛化的认知倾向,是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
四、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亦称时近效应或新颖效应,它是指人们在交际中的最后印象,在认知评价中具有主导作用。一般来说,人们在与所熟悉的人们打交道时,近因效应的影响作用较大。也就是说,在与某人交际一段时间后,他给人们留下的最后印象决定着人们对他在这段时间内活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