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专家新论 >> 正文阅读

互联网环境下电影行业的生存与改变

作者:于秀娟 李子云  2014-12-01 15:16:24

  互联网无时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通讯、金融、保险、物流等各个行业都在遭受来自互联网的猛烈撞击,在撞击中,原本不相干的行业发生了有趣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改变自身的同时也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作为传媒组成部分的电影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系列的蜕变。互联网对电影而言,蕴涵着机遇也潜藏着挑战,为了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电影应做出适当调节,以期和网络达到水乳交融的完美结合。

 

  互联网改变了电影行业的生存状态

 

  电影创作与网络文学“联姻”越来越普遍。传统意义上,电影题材开发源自小说或剧本,但随着电影产量的飞速提升,仅凭主流文学作品已不能满足制片的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热门网络文学被改编成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遍地狼烟》《失恋33天》等电影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这些网络文学作品往往拥有较庞大的“粉丝”群,影片在开拍前就有了一定的票房基础,事后也证明确实获得了较好的票房和口碑。为了给网络文学向影视剧转化提供便捷通道,一些知名的文学网站专门成立影视部门,定期向各大影视制作机构寄送一些有潜力的网络小说。由于这些网络小说作者知名度普遍不高,作品的版权售卖价格较合理,因此容易获得制片方的青睐。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电影的庞大素材库,但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精华糟粕掺杂其中,需要制作方慧眼采撷。

 

  大数据和云计算减少电影投资的盲目性。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电影行业也被寄予厚望,为了提高电影的产业回报率,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中。美国Netflix公司所拍摄的《纸牌屋》之所以能够创造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关键就是对受众的海量观看行为进行了记录和分析。中国也正在努力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电影产业相结合,为观众订制生产其喜欢的影片,帮助电影产业从盲目的数量扩张向精确的质量效益提升转型。2013年,电影《小时代》的出品方乐视影业调研了郭敬明同名小说在网站上的点击量和用户身份,分析其核心观众群的特点与喜好,并据此确定演员选择、拍摄手法、台词设计等方案,最终《小时代》以4500万元的成本揽到近5亿元的票房。为了能够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到电影产业的全产业链中,央视电影频道联合艺恩咨询打造了电影产业综合大数据指数——M指数(Movie Index),包含电影院线人次、新媒体覆盖人次、电视收视人次、投入产出比和市场口碑舆情等5个基础指标,旨在为华语影坛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综合性市场评价指标。不过,对新技术的运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数据可在一定范围内防范电影投资风险,但在提高电影艺术方面作用有限,不可盲目崇拜。

 

  互联网拓展了电影行业的营销与播放渠道。在网络传播的时代,电影的宣传推广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海报+售票窗口”的营销模式,演化成一种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快速性、移动性、交互性等特点,借助于手机应用(APP)或是微电影、纪录片等副影视产品形式,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宣传推广影片,大大拓展了电影营销的辐射范围。如,合并之后的优酷土豆集团,能够覆盖80%的网民,两个平台同时投放一部电影的预告片,一天时间内约有8000万人观看。

 

  互联网还为大部分无法进入院线的中小成本电影开辟了播放渠道。近年来,中国年均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到八九百部,但是商业院线的门槛相当高,能够进入影院放映的只有20%左右。新媒体的播出方式产生以后,这些不能进入院线播映的影片便拥有了广阔的平台。当下我国知名视频网站均提供海量高清优质的电影播放服务,广大网民也已经习惯于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电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同比增长15.2%;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9.3%,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来自一些知名视频网站的数据显示,2013年电影网(M1905.com)日均访问人数超过275万人,日均浏览量超过800万次;优酷土豆网月度覆盖用户达1.5亿;乐视网的日均UV(独立访问用户)为2200万,日均PV(流量)达到1亿。正是快速膨胀的视频网民队伍,给国产电影的网络播放带来了新的生机。

 

  互联网拓宽了电影行业的盈利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渗透,除了传统的影院放映、电视放映、制作音像等盈利渠道外,网络版权售卖和点播分成也已成为电影盈利的重要方式。为了占领市场,向受众提供海量、正版、高清的视频资源,众多视频网站不惜花重金购买电影版权。截至2013年年底,乐视网共拥有版权影片超过5000部;电影网(M1905.com)可提供1500余部正版高清影片在网上流畅观看,并以每天3部、每月60部新片的速度进行更新。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影视剧网络版权收入达到32亿元,是2009年的3.6倍。国内前10名的视频网络公司每年要花2亿元~5亿元人民币采购视频内容。制片方在网络上发行影片无需付出高昂的宣传发行费用,还能获得或多或少的网络版权收入。来自华录百纳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12年来自网络播放的收入比重为6.0%,是2007年的12倍。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上市传媒公司也都成为网络的受益者。

 

  我国电影制片方一般是将网络版权一次性卖断,而国外制片方与网络运营商更多是进行点播分成。国外网络运营商不会耗巨资购买影视剧版权,而是通过开放的接口接纳制片发行公司在自己的网络上设置各自的频道,凭借内容质量吸引受众付费或广告主投放广告,然后片方与网络运营商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分成。目前,网络收入已成为美国电影收入的重要补充,日益受到各大制片公司的重视。2013年,美国电影在线发行收入增速高达32%,达到32亿美元。仅2013年上半年,福克斯公司通过网络院线平台发行的电影收入就增加了50%。

 

  互联网催生出新的电影类型——微电影。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宽带及视频技术的改进,为微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坐在影院里观赏电影,他们还需要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品味百态人生;广告主也不再单纯依靠简单直接的传统广告方式推销产品,而是希望将广告和电影完美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消费者。这些都是微电影能够存活且发展壮大的推动力。根据芭乐营销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18日,优酷、土豆、乐视、爱奇艺、56网等知名视频网站的微电影数量为5489部,内容总时长约1393个小时,相较于201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目前,国家对微电影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而且微电影的投资制作门槛较低,给中国的青年导演和编剧们提供了一个孵化场。不过,微电影要想长期健康发展,必须以创意取胜,内容上要新鲜有趣,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同时,影片的思想深度也不容忽视。如果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以及人文关怀,微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沦为庸俗娱乐的产物。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