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经济规模扩大难以迈向全面小康
[主持人]:好的,网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公报》有这样一句话,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的意义基础”。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决定性意义呢”?
[张立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二大提出来的,就是到2020年建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发展水平更高的这样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面向这个目标,应该说,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在经济的总量,在经济的规模扩大方面,我们迈出了一个很大的步伐。
[张立群]:但是,实现更高水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样的一个小康目标的话,仅仅有经济规模的扩大是不够的。它需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人的发展和自然之间这样一个协调,包括与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这样一些经济体制、机制这样一个不断的完善,也包括我们这个人从社会角度来看这样一个制度规则,包括政治体制方面不断的完善。
[张立群]:而实现这些目标,我觉得“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这些任务是关键性的。比如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来全面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们国家的繁荣。比如说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比如说我们要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那么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我想它就会使得我们国家在建设全面小康方面走上一个更高水平的一个台阶,走向一个更合理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这个实际上它是进入“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转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
[主持人]:我们说《公报》里也有这么一句话,网友们也非常关注:“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我们怎么来理解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么一个定位?如何在攻坚阶段继续推动好改革?
[张立群]: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改革,完善体制和机制。现在导致低成本数量扩张或者是过多的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来实现经济高增长这样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应该说是在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的方面。就是我们从企业、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它的基于制度的内在约束应该说还不是特别完善,有些地方还有一定的约束、不足,或者是软约束这样的情况存在。
[张立群]:那么市场价格包括资源价格、要素价格决定机制,应该说现在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由于这些情况就导致资源的价格、要素的价格不能反映它的真实成本情况,也支持了一些企业过多的消耗价格、要素来追求高利润、高增长的状况。从整个发展状况来看,体制和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张立群]:那么完善体制和机制,比如我们现在看到资源价格、要素价格决定机制进一步的完善。比如说我们现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进一步的改革。比如说我们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包括政府职能进一步的转变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关键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好的,五中全会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了力度,提高了高度。”会议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四个更加”,“一个促进”,您认为这“四个更加”,“一个促进”将会在“十二五”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张立群]:这个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围绕人这样一个核心,会进入到更协调、质量更高的,对全体人民福利改善效果更好的,发展代价更小的这样一个发展时期。
[张立群]:所以,我觉着“十二五”规划提出这样一些要求,准确的勾画出“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性的变化。实际上也提出了我们各个方面应该努力的这样一个方向。
收入分配不公制约消费的增长
[主持人]:我们说五中全会强调了一点:“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分配比重”,现在在收入分配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在现有的分配体制上如何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呢?您作为一个学者和专家,如何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呢?
[张立群]: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整个收入分配当中是偏低的,而且从最近几年来看这个占比是下滑的。而且企业占比是提高的趋势,而且比重是偏大的。还有一个,就是在居民收入当中,劳动收入占比是偏低的。这些问题综合的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可能对于消费的增长带来越来越不利的这样一个影响。我们看企业的收入,主要是用于投资,政府的收入尽管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当中过多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是用于投资建设。
[张立群]:而居民收入当中主要的是用于投资理财的,如果这些问题发展下去,最后会导致支持消费的数量会不断的减少。这个对于消费的增长应该说从长远来看是有威胁的。同时,这样一个问题发展下去之后,我们看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就不能够普遍的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更根本性的。
[张立群]:那么,这样一个问题的发展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稳定,对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制度的完善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所以,我觉得从现在我们强调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消费的扩大,而且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成果它的作用,对于体制的这样一个性质,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这样一个改革。所以,我觉得收入分配改革确实意义重大,而且这个是必须要全力的来推进。
[张立群]: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有一些方面应该把握好。比如说关于劳动收入的增长这方面,我们首先要积极的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在我们现代化的建设当中的参与程度。实际上我们讲这个包容性的增长,也就包括这样一个含义:就是更多的劳动者要参加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来。这个具体表现就是我们非农产业就业或者是叫城镇产业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这个来提高劳动收入。
[张立群]:第二个,就是对于《劳动合同法》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最低工资”我们要有一个比较严格认真的管理。当然这个“最低工资水平”也要和我们现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有一定的衔接。这样的话,在现有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上,由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和我们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水平”有一个大体的衔接。从而使得我们现在工资的增长和现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能力的保持,能够比较好的协调起来。
《公报》将消费作为三架马车之首是正确和必要的
[主持人]:我们说经济的发展有“三架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出口。那么在这个《公报》里面,对这三种方式的排序是消费、投资、出口。也就是说把消费放到了第一位,那么我们如何把扩大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公报》也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样的“长效机制”怎样才能建立起来呢?
[张立群]:从我们国家的发展来看,需求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现在企业都在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而面向市场的话,市场需求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讲“三架马车”,实际上就是讲的经济的总需求,包括出口,这个是国外的需求。也包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这个是内需。
[张立群]:我们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应该说我们这个外需的增长,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可能它的增长水平要降低一个等级。在这个时候,内需的扩大对于我们的总需求继续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水平就变得非常关键。而扩大内需,从投资和消费者的关系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看扩大消费需求。因为在消费者和投资关系当中我们看到投资是扩大生产能力,当然没有生产能力的扩大我们就很难形成就业、形成收入增长,也很难形成满足消费的各种产品。
[张立群]: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如果只有生产能力的扩大,而没有消费的扩大,那企业就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销售困难。所以我们说扩大内需最根本的要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扩大带动企业生产的扩大,来带动投资的增长。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觉得我们在扩大内需当中,把这个扩大消费作为一个主攻方向,这个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那消费扩大以后,会必然代表生产和投资的增长。
五大方面推进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建立
[张立群]:而扩大消费,我们的长效机制提的非常重要,就是说不能够用一些短期政策来刺激消费有一个某个时点上的快速增上,这个是不可取的。我们扩大消费,要着眼于人民生活的改善这样一个目标,让它可持续、可保持的扩大起来,这个是最重要的。
[张立群]:做到这一点:(1)积极稳妥的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人民生活的改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民向市民转变。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对比来看,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城镇化的区别差异很大。大多数的劳动就业是在非农产业实现的,大多数的人口是在城市生活的,这个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标志。
[张立群]:那么我们现在如果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这样的一个目标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通今这样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样一个进程。通过工业化的进程,我们有效的增加城市就业能力,通过城市化的进程,我们来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持。因为人的生活从农村转项城市,他的消费会有很明显的扩大。
[张立群]:这个扩大,第一个来自于他收入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农业的劳动生产力相对比较低,创收效果也比较低。但是当他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以后,收入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这个对于消费的扩大会有比较积极的支持。第二个农村的生活商品化程度比较低,很多农村是自己种菜、自己养猪养鸡等等。但是他由农村转项城市以后,他商品化的程度会明显提高,这个对消费也是有扩大的作用。还有农村和城市各种生活设施的差别比较大,像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产品,包括数码产品等等,在城市的消费比在农村要多的多,所有这些都表明随着人口的转移,他在消费方面会形成一个持续扩大这样一个变化。
[张立群]:(2)城市的建设会带来大量的投资活动,我们说城镇化从内需的扩大来说它是取之竭的源泉,也是内需扩大最广阔的一个空间。所以,我们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这个是我们这个消费扩大可持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张立群]:(3)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这个持续扩大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居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国家三者之间占比下降这样一个问题。从而,我们在制度上支持收入的普遍增长,来支持消费的持续扩大。
[张立群]:(4)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各种社会公共产品的水平和覆盖范围,包括我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保障性住房,也包括我们基本生活保障,来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更敢花钱。
[张立群]:(5)我们要不断的调整消费方面的有关政策,不断的改善消费方面的有关环境。那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来推动这个消费普遍持续的增长,推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这样的话就可以形成内需可持续增长一个基本的源泉。
市场和政府共同加快住房供给才能稳定房价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个问题:网友们非常关心房价,网友问到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会对房价进行怎样的规划?还有不少专家认为房价过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障碍,在您看来如何规划房地产业的发展呢?
[张立群]:住房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因为现在我们谈到房价,主要是谈到市场这一部分。价格主要是市场调节的一个表现,我们说到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住房,这个方面不涉及很多的价格问题。所以我们说稳定房价,最主要的是怎么样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张立群]:首先我们看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居民他在收入和购买能力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支持改善居住需求的不断扩大,房地产的需求现在是一个持续比较快扩大的趋势。
[张立群]:当然,我们对一些低收入家庭要用保障性住房来满足这些需求,这个可能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之外的需求。但是我们现在基于居民家庭购买能力,从居住角度出发来形成的这些住房需求,应该说现在城镇的住房需求的增长仍然是相当快的。
[张立群]:但是,我们这个城镇的住房建设、住房供给增长相对是偏慢的。这些年我们每年竣工的商品住宅面积在6亿到7亿平方米左右。如果一个家庭购买一个100套平方米的家庭住房,那只能满足600万到700万家庭的需求。但是城镇居民接近2亿户,从供给角度我们只能满足3%的家庭买房需要。但是整个住房需求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我因此就形成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这个格局导致了房价上涨。由于住房本身有投资增值的能力,因此又引起了很多投资性、投机性的资金进入到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扩张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引起了房价快速上涨。
[张立群]: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观点:(1)我们对于投资、投机性的买房,要进一步打击。但是我们要合理引导、积极支持。因为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2)应该加快城市建设,增加住房供给,这个是最重要的方面。现在包括在城市住房建设用地这个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对于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建设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未来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大这些方面的政策支持,支持商品房加快建设。与此同时也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在只有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个主体全力加快住房供给,我觉得这个对满足较快增长这样的住房需求,这个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途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才能真正把房价稳定下来。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个问题,网友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样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没有写进五中全会概念当中。但是很多专家认为,这个概念会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会得到体现。您如何理解“包容性增长”?
[张立群]:“包容性增长”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就,就是说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我们要让发展的成果覆盖全体人民,要让全体人民的福利得到不断的改善。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参与。在这个共同参与过程当中,形成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来支持生活普遍较快改善。
[张立群]:当然,这个里面,这个“包容性增长”也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城乡地区发展的协调,也包括着我们这个人的发展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是对科学发展观,从另外一个角度这样的理解。
[主持人]:好,还有这样一个问题。网友提到说有专家提出“中国正在告别从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个时代,已经转变到了全局航海的时代。”这个全局航海包括历史的经验,还有其他国家历史转型成败的经验。而中国经济和世界的经济也是日渐紧密,比照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比如说对照美国、欧洲的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张立群]: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确实我们在不断的前进,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说走的是成功的。但是随着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包括体制、机制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们这个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张立群]:那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发展阶段变化所带来的很多新的矛盾也在不断的显现。因此,应该说我们这样一个探索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在不断的增加当中,也包括这些问题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所以,我们这样一个探索道路,应该说我们是越走越远,但是应该说面对的各种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也是在不断增加的。
[张立群]:但是,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充满信心。我认为过去的成功表明,我们这样一个探索前进、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这样一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尽管,我们碰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需要认真应对,而且有很多是非常严峻的。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我们这样一个探索发展的模式,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我想我们的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
[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张老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为我们解读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对“十二五”的规划,给我们做了一些展望,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政策建议。那么,相信能给各位网友带来不少的启发。再次感谢张老师作客我们人民网的访谈室,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张立群]:谢谢大家!
(本实录未经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