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自然科学 >> 正文阅读

朱光亚

2011-03-04 17:07:19

地下核试验

  早在1963年,正当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时刻,美、苏、英三国签订了《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美国人露骨地说:“我们能够合作来阻止中国获得核能力。”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在二机部刘杰部长等同志的领导下,朱光亚组织调研分析,亲自起草了《停止核试验是一个大骗局》的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世界几个核大国核武器研发与核试验方面的做法和发展过程,指出,他们核试验的停与否,最主要的是根据其核武器发展的需要来决定的。美、苏已进行了大量的核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他们目前停止部分核试验对其核武器发展并无重大影响,可以通过地下核试验继续发展核武器,而中国则即将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因此,美、苏、英签订部分禁试条约的目的,就是妄图把中国核武器事业扼杀在摇篮里。报告建议,我们不但不能禁试,而且要抓紧时机,尽快研制成功我国的核武器,同时,报告还指出,我们也应该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技术,因为地下核试验有利于保密和减少放射性污染,还可以取得地面试验难以得到的许多测试数据和资料。

  根据朱光亚等人的建议,1963年9月中央专委会决定,在抓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把地下核试验作为设计项目。但是,由于忙于原子弹的武器化及氢弹技术攻关,地下核试验准备工作拖延了一段时间。1967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在国防科委领导下,朱光亚、王淦昌、程开甲、邓稼先等讨论了首次地下核试验的目的、试验项目、工程要求等,地下核试验准备工作全面展开。核武器研究院与核试验基地密切配合,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

  1969年8月10日,周总理主持地下核试验准备情况汇报会,朱光亚副院长代表核武器研究院汇报了试验目的、试验装置准备及加工情况。中央专委和周总理要求9月15日前准备完毕。9月19日,中央专委批准朱光亚等7人组成首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小组。9月23日,朱光亚、王淦昌、程开甲、彭桓武等在现场指挥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地下平洞核试验。1970年6月,朱光亚调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仍然负责指导核武器与核试验的研究和发展工作。为了尽快使地下核试验技术过关,在动荡艰难的“文化大革命”岁月里,朱光亚与有关同志一起,兢兢业业,想方设法排除干扰,认真落实周总理和中央专委的指示精神,经常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方案,解决关键问题。1975年10月和1976年10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二次、第三次地下平洞核试验,1978年10月,又成功组织首次地下竖井核试验。随着我国地下核试验技术日趋成熟,1986年3月中国政府庄严宣布:“我国已多年未进行大气层核试验,今后也将不再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

新形势下发展核武器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阶段,而美国核武器的设计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很可能会加快军控谈判进程,促成国际上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86年3月,核武器研究院院长邓稼先在病床上与于敏等同志多次讨论后,提出加快我国核试验步伐的建议。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的朱光亚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看到邓稼先等同志写的建议后迅速给予支持,向中央领导作了汇报,并亲自参与组织领导了具体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1992年,美国果然提出进行全面禁核试谈判。在关键时刻,朱光亚又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再次加快”的建议和对策。中央关于“两次加快”的正确决策,使我国在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完成了必要的核试验,突破了先进核武器的关键技术,不仅中子弹获得里程碑式的成功,而且造就了核武器小型化、武器化的10年辉煌,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利益。在具体组织领导实施中央这一新的战略部署中,朱光亚在关注核武器研究院工作的同时,到核试验现场的次数更多了。

  1996年7月29日9时,在朱光亚及有关同志的指导下,又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了。当天晚上,我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9月29日,我国政府在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面停止核试验前后,朱光亚多次敏锐指出,核武器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亲自指导核武器研究院和核试验基地开展禁试后科研发展方向的研讨论证。经中央批准后,很快启动了禁试后核武器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

上一篇:黄宇光
下一篇:吴阶平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