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国内地产 >> 正文阅读

安徽允许用地指标跨市流转 学者称可能诱发强拆

来源:《新京报》  2010-11-05 15:45:08

  马鞍山,用地饥渴

  当地高速推进城市化,每年用地指标缺口7000亩,“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解决不了用地饥渴

  作为安徽省的龙头财税城市,马鞍山的城市化进程在高速推进。

  过去10年里,马鞍山的城区面积翻了一番。按照市政府正在申报的规划显示,未来10年,马鞍山城区将再扩展1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将征用15万亩农村集体土地,使其转为城市建设用地。

  而在马鞍山市的一些官员看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正约束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每年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都不够用。没有“指标”,也就无法征用更多的农村集体土地。李田珍说,“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已严重影响到全市的项目投资落地。”

  马鞍山的当涂县,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前三。据当地媒体皖江日报报道,仅2009年,当涂县就有17个重点项目,因缺少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而无法开工建设。

  马鞍山市国土局副局长张爱知告诉记者,现在不是马鞍山一座城市,出现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安徽省全省都缺。全省各城市都需要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

  据了解,安徽省一年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5万亩,而实际全省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达40万亩,缺口达到25万亩。

  这15万亩的指标分配到17个地级市,马鞍山只得3000亩。而马鞍山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均达1万多亩,缺口达7000多亩。

  马鞍山市国土局副局长张爱知告诉记者,马鞍山面对用地指标缺口,从2007年开始,越过省国土厅,拿着项目规划,直接去国土部要周转指标,“当时第一批拿到400亩。”

  据了解,在安徽不只是马鞍山,许多城市都是直接越过省厅,利用各种资源,从部里跑用地指标。

  在城市发展急需建设用地的背景下,国土资源部推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点。这又为城市获取用地指标另辟了一个途径。

  而一些地方官员将这一试点办法误读为,城市只要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就能获得相应面积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安徽省于2009年加入这一试点。张爱知说,但这一做法并不能解决马鞍山的用地需求。

  因为马鞍山的城市化率较高——当地的城市化程度达67%,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空间十分有限。

  据张爱知介绍,今年该市一共申报28个批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用地,面积只有三四千亩。

  “不像泗县,一个批次就能申报近万亩。”张爱知说,而且马鞍山的拆迁成本高,所以要进行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空间较小。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