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贫困县用地指标
挂职干部李田珍发现,泗县能置换大量用地指标,但无力开发,若与马鞍山交易,则共赢
皖国土资〔2010〕157号文件摘要
关于“卖指标”文件第五条
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原则上在设区市的市区和县(市)区域内有偿流转使用。
示范区内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跨市、县(市)有偿流转使用。
马鞍山与宿州市泗县欲完成4亿元用地指标交易,省政府发文允许“指标”跨市流转,而国土部文件规定“指标”只能在县级区域流转
李田珍没想到自己去泗县挂职,竟会找到解决马鞍山用地困境的办法。
他到泗县的第二天,就下乡了解情况,用了三天,跑遍泗县的各个乡镇,让其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农村的住房情况。当地住房低矮,分布散乱,村里的建设用地利用率极低,没有合理规划,形成空心村。
李田珍心想,若对其合理规划,集中居住,必将能节省出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然后通过复垦,就能增加大量的耕地。而增加了多少耕地,就有多少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李田珍估算,置换出10万亩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该没有问题。
“但泗县并没有这个财力。”李田珍说。
李田珍告诉记者,上述做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比如拆迁补偿、集中建设新住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复垦费用。整理一个一千多人村庄的宅基地,估计要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费用。
李田珍了解到,泗县财政每年的上级转移支付只有6个亿,无力批量开发、整理农村的宅基地。
但是,马鞍山市有足够充沛的资金。李田珍便想到,是否可以让马鞍山出钱,“购买”这些置换出来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在泗县县委书记向李田珍征询发展建言时,李提出,若泗县能够有偿流转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则会给当地带来巨额资金,这笔钱注入泗县,将能引起良性连锁效应。
“以10万亩计算,泗县将能获得100多亿。”李田珍说。
李田珍的想法得到泗县和马鞍山市主要领导的赞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