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党的建设 >> 正文阅读

从“小康”到“全面小康”

——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形成和发展述论
来源:中央文献研究室  2014-07-17 15:03:53

  从“翻两番”到“三步走”

 

  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邓小平在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后,开始更多地关注“小康”目标实现后中国未来更长远的发展目标。他说,我们虽然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有责任提出那个时候的目标。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第一次对实现小康目标后的发展战略作了设想,他提出,经过20年的时间,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后,还要“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1984年1月,邓小平到了深圳,当深圳市委的负责人介绍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工业产值1982年达到3.6亿元,1983年达到7.2亿元时,邓小平脱口而出:“那就是一年翻一番?”显然,他对这个递增的速度非常关注。在深圳河畔渔民村,老支书吴伯森告诉他,这个村1983年人均年收入2800多元,户户是万元户。当有人问他:像渔民村这样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全国人民做到要多少年时,邓小平想了想回答说:大约需要100年,至少也要70年,就是到20世纪末,然后再加50年。

 

  深圳之行,引发了邓小平对小康目标实现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关注和思考。回京不久,他在4月18日明确提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在30年至50年内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而把规划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时限由20世纪末延伸到21世纪中叶,目标定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一年,仅这个问题,他就谈了十多次。

 

  1984年,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后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这一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14.2%。按照比“六五”计划确定的1981年到1985年年均增长4%到5%的目标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一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改革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10月,面对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邓小平十分乐观地预见,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的“目标肯定能实现,还会超过一点。”因此,到1986年6月,他对人均指标又作了一个调整,把人均800美元改为800美元至1000美元。此后,他一直沿用800至1000美元或1000美元的说法。

 

  这段时间,邓小平在表述经济发展战略时还有一个提法上的变化,即他在1987年2月18日,对21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作了一个调整,把之前提出的“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87年4月,他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近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这是以一九八○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从而确定了20世纪中叶达到“人均4000美元”和“国民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的量化目标,并在时间上和发达程度上正式确定为“50年”和“中等发达”。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同西班牙政府副首相格拉的会谈中,第一次完整地描绘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底,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1987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得到了全党的确认。

 

  十三大以后,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增长,除1986年增长8.5%以外,其余年份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到1988年,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三步走”的第一步发展战略提前实现。到199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增长了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1991年3月,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小康生活了作出新的表述,即:“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比起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小康社会的6条标准,这时的小康生活水平,不仅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还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准。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